时间: 2025-05-07 16: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0:03
高阳台
作者: 顾学颉 〔近代〕
布暖条风,轻阴天气,飘零几度花魂。
带雨凝姿,嫣红透尽啼痕。
江南怕对神伤处,到而今无处伤神。
更凭谁,解语含愁,着意香温。
黄沙吹雾真如梦,对秦时故垒,陇陌烟云。
冉冉斜阳,天涯望断芳尘。
绿杨犹应飞香絮,问何人伴与黄昏。
最难禁,明月千山,寂寞孤村。
春暖花开,轻柔的阴天里,花瓣零落,几度花魂飘散。
带着雨露的姿态,嫣红的花瓣上透出啼痕。
江南的美景令我心生怅惘,至今无处寄托我的伤感。
更有谁能够解我心中愁苦,细腻的香气让我思绪万千。
黄沙在雾中飘荡,仿佛一场梦,遥望秦朝的故垒,陇上的烟云缭绕。
夕阳缓缓西沉,远方的芳尘已然望断。
绿杨依旧飞舞着香絮,问谁能陪伴我度过黄昏。
最难忍受的,便是明月千山,孤寂的村庄。
顾学颉(1887-1954),字子美,江苏人,近现代著名诗人。顾学颉的诗风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兼具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高阳台》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经历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坎坷,作品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与美好回忆的感慨。
《高阳台》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优美意象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轻柔的春风与阴云天气相映成趣,花瓣飘零的画面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诗人通过“嫣红透尽啼痕”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仿佛在诉说着逝去的青春与爱情的悲伤。
在描写江南美景的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他在诗中反复出现的“伤神”与“解语含愁”,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尤其“黄沙吹雾真如梦”,将现实与梦境交织,突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诗人以“明月千山,寂寞孤村”结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余韵,表达了对孤独与静谧的深切感受。这种丰富的情感层次和细腻的意象,使得《高阳台》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回忆的惋惜,表达了对孤独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伤。
诗中提到的“江南”让人心生怅惘,想表达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黄沙吹雾真如梦”中的“梦”指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现实的迷茫
诗的最后一句“寂寞孤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热闹
b) 孤独
c) 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