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平乐 暮春夜感

《清平乐 暮春夜感》

时间: 2025-05-04 03:36:47

诗句

怜花惜月。

情意凭谁说。

正好韶光天又夺。

处处子规啼血。

凝思不比春初。

空床闲挂流苏。

欲睡何曾成寐,支颐无限踌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47

原文展示:

怜花惜月。情意凭谁说。正好韶光天又夺。处处子规啼血。凝思不比春初。空床闲挂流苏。欲睡何曾成寐,支颐无限踌躇。

白话文翻译:

怜惜花朵与明月,情意又能向谁倾诉呢?正当韶光流逝,天又夺走了春光。四处传来杜鹃的啼鸣,仿佛在为逝去的春天流血。凝神思索,心情与春初时已不再相同。空床上随意挂着流苏,想要入眠却始终无法成寐,支着下巴无限地踌躇。

注释:

  • 怜花惜月:对花和月的怜惜,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伤。
  • 情意凭谁说:情感的表述无处诉说,表达了孤独感。
  • 韶光:美好的时光,指春天。
  • 子规啼血:杜鹃鸟的啼鸣,古代常与悲伤、离别相联系,"啼血"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悲痛的情绪。
  • 凝思:凝聚心思,沉思。
  • 空床闲挂流苏:空荡荡的床上,流苏随意悬挂,表示孤寂的心情。
  • 欲睡何曾成寐:虽然想要入睡,却始终无法安眠。

典故解析:

  • 杜鹃啼血:传说中杜鹃在春天啼鸣,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或悲伤情感,因其啼声悲切,常被文人所引用。
  • 流苏:古代常挂于床帏上的饰物,寓意美好与闲适,但在此处却与孤独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季兰,明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清平乐 暮春夜感》创作于暮春时节,正值花落月圆之际,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与个人情感的孤寂,因而作此词以抒发情怀。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暮春夜感》是一首抒情词,诗人通过对花月的怜惜和对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开篇便以“怜花惜月”引入,既展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接着,诗人通过“情意凭谁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情感无处倾诉,使人更感孤寂。

“正好韶光天又夺”一句,生动地描绘出春光已逝的感伤,诗人在此对生命的无常与变幻感慨不已。随后“处处子规啼血”则将这种悲伤情感推向高潮,杜鹃的啼鸣似乎在为春天的离去而悲痛,增强了整首词的情感张力。

“凝思不比春初”显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春天的美好已无法再现,心中思绪万千。最后两句“空床闲挂流苏”和“欲睡何曾成寐”,描绘了孤独的夜晚,诗人虽有入睡之愿,却因无尽的思绪而无法成眠,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怜花惜月: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眷恋与感伤。
  2. 情意凭谁说:感情的流露无处可诉,显示孤独与无奈。
  3. 正好韶光天又夺:感叹春光流逝,时光如流水般消逝。
  4. 处处子规啼血:杜鹃的啼鸣带来悲凉情绪,似乎在为失去的春天哭泣。
  5. 凝思不比春初:思绪无法回到春天初时的轻松,心情已然不同。
  6. 空床闲挂流苏:孤独的床上流苏轻悬,暗示诗人的寂寞。
  7. 欲睡何曾成寐:虽想入眠却无法安睡,表现了内心的烦乱与挣扎。
  8. 支颐无限踌躇:支着下巴思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踌躇与彷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美好事物,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杜鹃的啼鸣被赋予人类的情感,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内心孤独的深切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感伤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常与夜晚相联系。
  • 杜鹃:与悲伤、离别相关联,是诗中重要的情感寄托。
  • 流苏:象征着闲适与孤寂,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黄鹂
    D. 知了

  2. 诗人为什么感到“空床闲挂流苏”? A. 因为喜欢流苏
    B. 因为床上无人
    C. 因为要睡觉
    D. 因为流苏很美

  3. “欲睡何曾成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想入睡却无法
    B. 睡得很香
    C. 不想睡觉
    D. 睡得很早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但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现国家的沧桑与个人的忧愁,主题更为宏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词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词选:从唐到清的词作品》

以上内容为对《清平乐 暮春夜感》一诗的全面解析与展示,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十二首 其五 水调歌头 其二 题山阴周啸麓《抱琴图》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郭外足幽胜 水调歌头 其一 水调歌头 酬清如四川如用原韵 水调歌头 春暮 水调歌头 喜晤斯奋 水调歌头 和卢仲敬太守 水调歌头 重游大名湖历下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根苗 夕字旁的字 器满意得 阳托 弃重取轻 天来大 限难 肉腐出虫 金石之言 片字旁的字 分陕之重 采字旁的字 囚人 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楚开头的成语 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