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乙未冬珠江饯金持甫梁文灿友人北上 其一

《乙未冬珠江饯金持甫梁文灿友人北上 其一》

时间: 2025-05-07 23:01:21

诗句

二妙冲寒棹北征,那堪江上别离情。

幸逢圣主询民瘼,为报疮痍尚未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1:21

原文展示:

乙未冬珠江饯金持甫梁文灿友人北上 其一
王学曾 〔明代〕
二妙冲寒棹北征,那堪江上别离情。
幸逢圣主询民瘼,为报疮痍尚未平。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冬天,二妙舟划向北方,怎能忍受在江边的离别之情?幸好遇到了圣主询问民众的疾苦,以此来回应那些尚未平息的创伤。

注释:

  • 二妙:指代一种船名或特定的舟船,可能是指二妙寺的客船。
  • 冲寒:迎着寒冷的风。
  • 棹北征:划船向北出征。
  • 那堪:难以忍受。
  • 别离情:离别的情感。
  • 幸逢:有幸遇到。
  • 圣主:指统治者,可能是皇帝。
  • 询民瘼:询问民众的疾苦。
  • 疮痍:战争带来的伤痛和创伤。

典故解析:

“幸逢圣主询民瘼”中的“圣主”可以指代历史上关心民生的明代皇帝,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治者关心民众疾苦的期望和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学曾,明代诗人,以其诗文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众疾苦之时,诗人通过离别之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离别的惆怅,诗人以“二妙冲寒棹北征”开篇,生动描绘了舟行江上的情景,运用寒冷的景象突显了离别的苦楚。第二句“那堪江上别离情”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使读者感同身受。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体现出诗人心中对民众疾苦的忧虑与对统治者的期盼,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诗歌更具深度。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社会关怀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妙冲寒棹北征”:描述在寒风中,诗人与友人乘船向北出征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壮志豪情与寒冷的对比。
    • “那堪江上别离情”:强调离别的痛苦,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幸逢圣主询民瘼”:转折之处,诗人感慨有幸遇见关心民生的君主,显示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 “为报疮痍尚未平”:表达出国家的创伤尚未愈合,带有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冲寒”和“棹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以江水象征离别的情感,暗示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表达了诗人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双重情怀。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离别与旅途,流动的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寒风:代表着环境的恶劣与离别的痛苦,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圣主:象征着希望与关怀,代表着对明主的期待与对民众的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二妙”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船
    C. 一位诗人
    D. 一种节气

  2. “那堪江上别离情”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无聊

  3. 诗中提到“圣主”,他关心的是:
    A. 自己的权力
    B. 民众的疾苦
    C. 诗人的作品
    D. 战争的胜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学曾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送友人》进行对比。李白在其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语言更显豪放,而王学曾则在离别中融入了对国家的关怀,情感更为复杂和深沉。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诗十九首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秋蝶二首 其一 送吴县之官嘉定分题赋得夫椒山 白云楼 子夜歌 郊行示耕者 会课春风亭命赋邑有流亡愧俸钱句盖以自况抑亦自省殊未敢效韦郎思田里也聊申鄙意用告群贤 夜坐检书偶读工部蜀相篇慨然有述 九日海天阁 谒杨忠悯公祠 恭和御制永定河元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线的词语有哪些 全结尾的成语 不避斧钺 豆字旁的字 盛宠 不丧匕鬯 爻字旁的字 相知有素 五窦联珠 选拔 气食全牛 曰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荒开头的成语 衣不曳地 鼠字旁的字 生产周期 骨鲠在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