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时间: 2025-04-27 14:45:59

庖丁解牛

诗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

7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14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5:59

诗词名称: 庖丁解牛

作者: 庄周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白话文翻译

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尽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如果只是为了名声而行善,或者为了避免惩罚而行恶,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可悲。依靠道理来为准则,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延续生命,养活父母,活到老。庖丁为文惠君宰牛,手触、肩靠、足踏、膝蹲,刀声如响,动作如舞,宛如桑林之中跳舞,完全合乎节奏。文惠君感叹道:“真好啊!技艺竟然达到如此境界!”庖丁回答:“我所热爱的,是道,已超越了技巧。最初我解牛时,只看到牛的外形,三年后再也没有见到完整的牛。如今,我以神会而不以眼视,知道何时停手,神则随意而行。遵循自然法则,劈开大关节,导引大空隙,顺其自然,技艺精进至此,不用再说其他了!优秀的厨师年年换刀,月月换刀,都会磨损。而我这把刀用十九年了,解了数千头牛,刀刃依旧如新。因为关节有缝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薄薄的刀刃可以进入缝隙,游刃有余,所以刀刃依旧如新。虽然,每次切割时,我仍感到困难,心中警惕,慢慢来。动作轻微,刀法自然如同泥土流淌。提刀而立,四处张望,心中自满,善用刀法而将刀藏好。文惠君说:“真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得到了养生之道。”


注释

  • 有涯与无涯:指生命有限与知识无尽的对比。
  • 庖丁:古代的厨师,象征技艺高超的人。
  • 文惠君:即文惠王,庄周的听众。
  • 神遇:达到一种神妙的境界。
  • 游刃有余:比喻技艺高超,能从容应对复杂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庄周,字子休,号庄子,战国时期著名道家哲学家,其思想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以哲理性和文学性结合著称,倡导自然无为,强调个体的内在自由。

创作背景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一书,表达了庄子对人生、技艺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在那个时期,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思考个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庖丁的解牛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也象征着对生命的理解和对道的领悟。

诗歌鉴赏

《庖丁解牛》通过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展现了庄子对技艺、生命和道理的深刻理解。庖丁解牛的过程不仅是肉体上的技艺展示,更是哲理的体现。庖丁通过多年的实践,将技巧与道理结合,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代表着个人技艺的高超,更是对生命和自然法则的深刻体悟。文惠君的赞叹不仅是对庖丁技艺的认可,也是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肯定。

诗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引发了对知识追求的反思,庄子提醒我们应当认清自身的局限,追求内心的平和与从容。文章后半部分通过对刀的描述,象征着在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表达生命有限与知识无限的对比,启示人们应量入而出。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强调追求无止境的知识是危险的。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引入庖丁的故事,展示其技艺。
  •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描绘庖丁解牛时的专注与自然。
  •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技艺如同舞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臣之所好者,道也”:表明庖丁追求的是道,而非单纯的技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解牛比作舞蹈,展示技艺的优雅与自然。
  • 对仗:如“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形成音韵的和谐。
  • 排比:如“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增强了语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庄子对生命、技艺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倡导一种从容应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牺牲与技艺的展示。
  • :象征技艺的精湛与生活的智慧。
  • :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庖丁解牛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什么?

    • A. 一个厨师的技艺
    • B. 生命的有限与知识的无限
    • C. 对自然法则的遵循
  2. 庖丁在解牛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 A. 紧张
    • B. 从容不迫
    • C. 疲惫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强调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庖丁解牛》与《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二者均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处世之道,但庄子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庄子》全本
  • 《中国古代哲学史》
  • 《庄子与道家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风流子 其二 风流子 贺词 风流子 和清真韵 风流子 同六禾北郭探梅,漫书所见 风流子 春草。次陈姊宛玉韵 风流子 题钱将军海晏图 风流子 其二 感怀 风流子 其一 秦淮歌馆 风流子 次李仲舆秋思韵 风流子 赏筝妓崔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紫水晶 惺惺相惜 雁逝鱼沉 赋食行水 淘水 两点水的字 豕字旁的字 浓开头的成语 衣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洗手奉职 竖心旁的字 迁民 发起 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班半点 丝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