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28
鸡絮交懽远,琵琶寄恨深。早知胡地冷,永巷亦甘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远方对亲人的思念与情感。鸡毛随风飘散,带走了遥远的欢愉;琵琶的音色寄托了深深的遗憾。如果早知胡地的寒冷,宁愿在永巷中默默守候,也心甘情愿。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从“胡地”可以引申出对北方边疆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宋代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于战乱与离别的忧愁。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古诗和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诗中表现出对遥远的欢愉和深沉的遗憾,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切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开头的“鸡絮交懽远”,用“鸡絮”这一轻柔的意象,描绘出一种轻盈而又遥远的快乐,仿佛是在遥望过去的美好时光。然而,随着“琵琶寄恨深”的转折,情绪迅速变得沉重,琵琶的音色不仅是音乐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深深的遗憾与愁苦。
“早知胡地冷,永巷亦甘心”一联则充满了自我反思的意味,诗人似乎在感叹,若早知此生难以相聚,宁愿在永巷中孤独守候,也不愿意追求遥不可及的欢愉。整首诗在结构上表现出一种由轻到重的情感波动,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亲情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与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鸡絮交懽远”中的“鸡絮”比喻了什么?
a. 亲情
b. 快乐
c. 忧伤
“琵琶寄恨深”中的“琵琶”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思念
诗中提到的“胡地”代表了什么?
a. 温暖的地方
b. 冷酷的边疆
c. 美好的回忆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刘克庄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局的感慨,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