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清河县

《次清河县》

时间: 2025-05-07 21:23:54

诗句

淮河水流汨汨清,到县都无二里程。

兵后人家颇相得,采鱼屯种日为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3:54

原文展示:

淮河水流汨汨清,到县都无二里程。
兵后人家颇相得,采鱼屯种日为生。

白话文翻译:

淮河的水流淌得清澈而急促,从这里到县城的距离不过两里。经历了战乱后,人们在这里相互帮助,捕捞鱼虾,耕种土地,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注释:

  • 淮河:指淮河,流经安徽、江苏等地,重要的水系。
  • 汨汨:形容水流急促的样子,潺潺作响的声音。
  • 二里程:两里的距离,表示距离不远。
  • 兵后:指战争结束后,兵士归去的时期。
  • 人家:指家庭或居民。
  • 颇相得:相互之间关系很好,能够和睦相处。
  • 采鱼屯种:捕鱼和耕种,生活的主要方式。
  • 日为生:以日常的劳动为生。

典故解析:

  • 兵后:指历史上战争结束后,百姓的生活重建,常见于古诗词中描写战乱后人们的艰苦生活与重建希望。
  • 淮河:古代重要的水道,连接南北,许多诗人常以此为写作题材,象征生计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作见长。其诗风简练,常关注民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淮河的清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重建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淮河的清澈水流和周围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诗的第一句“淮河水流汨汨清”,以生动的描写开启,清澈的河水仿佛在诉说着宁静与生机,给人一种清新之感。第二句“到县都无二里程”则通过简洁的距离描绘,暗示着自然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在水边的人们与这条河流相伴相生。接下来的两句“兵后人家颇相得,采鱼屯种日为生”,则将焦点转向战争后的百姓生活,展现出他们在艰难中团结互助,通过捕鱼和耕种来维持生计。这不仅突显了人们的坚韧与生存智慧,也反映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类生活的深情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淮河的清澈流动,给人以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 第二句:强调距离的短暂,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第三句:描绘人们在战争后相互帮助的情景,体现人际关系的温暖。
    • 第四句:展现了人们通过劳动维持生计的画面,传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流的描写隐喻生命的流动与希望。
    • 对仗:如“采鱼屯种”,形成呼应,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水流“汨汨”似乎在与人对话,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在动荡社会中人们的坚韧与希望,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水流:象征生命与时间的流动,表达了自然的活力。
  • 县城:代表社会生活的中心,与乡村形成对比,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捕鱼耕种:象征着勤劳与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河流是: A. 黄河
    B. 淮河
    C. 长江
    D. 珠江

  2. “兵后”指的是: A. 战争开始
    B. 战争结束后
    C. 战争中的生活
    D. 战争前的准备

  3. 诗中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是: A. 贸易
    B. 采鱼屯种
    C. 养殖
    D. 纺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 杜甫的《春望》:反映战后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词对比

  • 汪广洋的《次清河县》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战乱后的生活,但汪的诗更关注自然与人和谐的生存状态,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全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刘隐居 玉川煎茗图 渔人 涌金汤 亦文斋竹 夜分 杨妃井 雪夜吟竹屋因约友人明日登楚台 新夏 携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衢歌 比肩而立 包含女的成语 世道人情 安闲自得 宾餞日月 皿字底的字 赤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包含谐的成语 辰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百结悬鹑 惵惵 贝塔粒子 淡扫蛾眉 骏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