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1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19:06
丙子重九二首
作者:苏轼
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
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
唯有黄茅根,堆垅生坳窊。
蜑酒蘖众毒,酸甜如梨楂。
何以侑一樽,邻翁馈蛙蛇。
亦复强取醉,欢谣杂悲嗟。
今年吁恶岁,僵仆如乱麻。
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
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
西湖不欲往,墓树号寒鸦。
穷途不择友,过眼如乱云。
余子谁复数,坐阅两使君。
共饮去年堂,俯看秋水纹。
此水与此人,相追两澐々。
老去各休息,造物嗟长勤。
佳哉此令节,不惜与子分。
何以娱我客,游鱼在清濆。
水师三百指,铁网欲掩群。
获多虽一快,买放尤可欣。
此乐真不朽,明年我归耘。
在瘴气弥漫的海上漂泊了三年,越岭才是我的真正故乡。
登上高山庆祝重阳节,蛮菊的秋天却还未开花。
只有黄茅根在山垅上堆积,生长在低洼的地方。
蜑酒里混杂着毒药,味道酸甜如梨和楂。
用什么来佐酒呢?邻居赠送的蛙和蛇。
我也只能勉强醉酒,欢歌笑语夹杂着悲伤与叹息。
今年真是个恶年,生活像乱麻般的无序。
这次聚会我虽身体健康,却如狂风卷起的朝霞。
使我孤独如霜月,孤光洒在天涯。
我不想去西湖,墓树上寒鸦啼叫。
穷途末路不择朋友,过眼云烟如乱云一样。
我们谁还可以再聚呢?坐着回忆两位使君。
共饮去年相聚的酒,俯视秋水的波纹。
这水与人相互追逐,宛如两条澄澈的溪流。
老去各自安息,造物者可叹于长久的辛劳。
真美啊这重阳节,不惜与朋友分离。
用什么来娱乐我这位客人,游鱼在清波中。
水师三百指,铁网想要捕捉鱼群。
虽说捕获多是一种快感,但放生更让人欣喜。
这种快乐真是永恒的,明年我再回来耕耘。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苏轼的作品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诗作于重阳节,苏轼在长时间的漂泊之后,回到故乡的心情复杂。一方面有对故土的思念,另一方面则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重阳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诗中流露出对亲友相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丙子重九二首》不仅表达了苏轼在重阳节的感慨,也寄托了他对人生、友谊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瘴海”引入,展现了他在南方生活的艰辛;“越峤真我家”则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接着,诗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氛围,尽管蛮菊尚未开放,然而诗人却用黄茅根和蜑酒来表现节日的氛围,展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中仍试图庆祝的精神。
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狂风卷朝霞”与“霜月孤光”,前者象征动荡不安的生活状况,后者则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最后,诗人对于“老去各休息,造物嗟长勤”的感慨,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与感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轼对重阳节的思考,表现了他对友谊、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
诗人回忆自己在南方的艰难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
在重阳节登高,却发现蛮菊尚未开放,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现实的无奈。
唯有黄茅根,堆垅生坳窊。
仅有的自然景物,表现了环境的恶劣。
蜑酒蘖众毒,酸甜如梨楂。
对蜑酒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苦涩与乐趣。
何以侑一樽,邻翁馈蛙蛇。
诗人寻找酒的佐料,展现了生活的简朴与邻里之间的温情。
亦复强取醉,欢谣杂悲嗟。
即使在欢庆中,诗人也难掩内心的悲伤。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渴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蜑酒”主要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蛮菊”在秋天____。
判断题:诗人对重阳节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