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如梦令》

时间: 2025-07-28 17:37:40

诗句

野菊亭亭争秀。

闲伴露荷风柳。

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

知否。

知否。

不入东篱杯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7:40

原文展示:

如梦令 张鎡 〔宋代〕 野菊亭亭争秀。闲伴露荷风柳。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

白话文翻译:

野外的菊花高高挺立,争相展示它们的美丽。它们静静地陪伴着露水中的荷花和风中的柳树。浅绿色的花朵小巧地开放,有谁会去摘取,观赏,嗅闻呢?你知道吗?它们不会进入东篱下的酒杯中。

注释:

  • 野菊:指野生的菊花。
  • 亭亭:形容植物高耸直立的样子。
  • 争秀:争相展示美丽。
  • 闲伴:静静地陪伴。
  • 露荷风柳:指露水中的荷花和风中的柳树。
  • 浅碧:浅绿色。
  • 小开花:小巧地开放的花朵。
  • 知否:你知道吗?
  • 东篱:古代文人常在东篱下饮酒作诗,这里指文人雅集的场所。
  • 杯酒:指文人雅集中的酒。

典故解析:

  • 东篱: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征文人雅集和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功甫,号南湖,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这首《如梦令》描绘了野菊的孤傲与不群,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野菊这种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以野菊为主题,通过描绘野菊的高洁与孤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诗中“野菊亭亭争秀”一句,既展现了野菊的形态美,又隐喻了作者自己的品格。而“闲伴露荷风柳”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衬托出野菊的超然与宁静。最后两句“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则是对野菊不入世俗的赞美,也是作者自我心境的写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野菊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菊亭亭争秀:野菊高高挺立,争相展示它们的美丽。
  2. 闲伴露荷风柳:它们静静地陪伴着露水中的荷花和风中的柳树。
  3. 浅碧小开花:浅绿色的花朵小巧地开放。
  4. 谁摘谁看谁嗅:有谁会去摘取,观赏,嗅闻呢?
  5. 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你知道吗?它们不会进入东篱下的酒杯中。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野菊拟人化,赋予它们争秀的动作和情感。
  • 对比:通过野菊与露荷风柳的对比,突出野菊的孤傲与不群。
  • 反复:使用“知否。知否。”进行反复,强调野菊不入世俗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脱。通过野菊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菊:象征高洁与孤傲。
  • 露荷风柳:象征自然与宁静。
  • 东篱:象征文人雅集和世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菊”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孤傲 B. 世俗与繁华 C. 自然与宁静 D. 文人雅集

  2. “东篱杯酒”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文人雅集 C. 世俗生活 D. 高洁品格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对比、反复 B. 比喻、排比、对仗 C. 夸张、设问、反复 D. 拟人、比喻、排比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秋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张鎡的《如梦令》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但张鎡的诗更加简洁明快,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加深沉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鎡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收录了多首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虚词九首 其七 步虚词四首 其三 步虚词四首 其二 步虚词四首 其一 步虚词赠印鍊师 步虚词三首 其二 步虚词三首 步虚词天妃宫作 步虚词 其六 步虚词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絜令 只鳞片甲 包含书的词语有哪些 感慨系之 三叉戟 紫房 方骖并路 大字旁的字 瑞彩祥云 页字旁的字 愚开头的成语 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千里迢遥 拔山举鼎 楞伽僧 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