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9:07
妾薄命六首
作者: 林景熙 〔宋代〕
陌上桑欲稀,室中蚕正饥。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谁。
结发为人妇,几年守空帏。
妇义不移天,相邀何乃痴。
老姑倚门外,不待盈筐归。
为妾谢使君,风化关庭闱。
在陌生的桑树上,桑叶渐渐稀少,屋内的蚕却正饿着。
我的心里明白采桑的事,怎会知道我的主人是谁呢?
我结发之后成为了人家的妻子,几年来守着空荡荡的闺房。
作为妻子的义务是不可改变的,难道相邀我来做什么是痴心妄想?
老姑在门外倚靠着,不等着满筐的桑叶归来。
我为妾身感谢我的主人,风气已然改变了庭院的道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桑树与蚕的意象,表现了女性的无奈与悲哀,暗含了对社会风俗的批判。桑树在古代文化中常与女性的命运紧密相连。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女诗人,其作品常表现女性的苦闷与对命运的思考,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妾薄命六首》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女性的道德要求日趋严格之时,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往往被忽视,诗中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妾薄命六首》是一首深刻揭示女性命运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桑树与蚕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开篇通过“陌上桑欲稀”引入,暗示了生活的困境,紧接着通过“室中蚕正饥”描绘出家中无奈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深思。
诗中运用了“结发为人妇”描绘了女性的责任与义务,而“几年守空帏”则传达了她在这责任下的孤独与失落。尤其是“妇义不移天”一句,突出强调了女性对婚姻的忠贞,但同时也揭示了这种忠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着对命运的叹息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思考与呼唤。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女性的苦闷与无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突出对传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诗人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词汇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陌上桑欲稀”意指什么?
A. 桑树生长旺盛
B. 生活困窘
C. 家庭富裕
D. 社会风气好
“结发为人妇”反映了什么?
A. 女性的自由
B. 女性的责任与义务
C. 女性的快乐
D. 女性的财富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