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五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3 21:36:53

诗句

和气排冬午夜春,列星呈瑞午阶明。

千官执玉萧芗远,静听登歌奏六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6:53

原文展示:

和气排冬午夜春,列星呈瑞午阶明。千官执玉萧芗远,静听登歌奏六成。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气息驱散了寒冷的冬季,春天的气息悄然来临,星星在中午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呈现出吉祥的征兆。众多官员手持玉制的笛子,远远地站在一起,静静地聆听歌声,演奏着六首乐曲。

注释:

字词注释

  1. 和气:温暖和谐的气候。
  2. :驱散、清除。
  3. 冬午夜:冬季的午夜,象征寒冷。
  4. 列星:排列的星星。
  5. 呈瑞:显示吉祥的征兆。
  6. 千官:众多官员。
  7. :持有。
  8. 玉萧:用玉石制作的笛子。
  9. 芗远:远处的香草,象征美好。
  10. 静听:安静地倾听。
  11. 登歌:演唱的歌曲。
  12. 奏六成:演奏六首乐曲。

典故解析

  • 六成:在古代音乐中,六成指的是一种乐曲的形式,通常与祭祀、庆典等场合有关,意味着和谐与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密(1232年-1298年),字公度,号仲明,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其诗词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婉转。

创作背景: 《南郊庆成口号》是周密在南郊祭祀活动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春天的期盼和庆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紧凑,意境上则极为深远。开篇以“和气排冬午夜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气候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的和谐。此句中“和气”二字,运用得极为巧妙,既是春天温暖气息的直接体现,也是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接下来的“列星呈瑞午阶明”,则通过星星的明亮和吉祥的象征,进一步烘托出庆典的喜庆氛围,展现了人们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所感受到的欢愉与希望。诗中“千官执玉萧芗远”,则是通过众多官员的景象,表现了社会的繁荣与和谐,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最后一句“静听登歌奏六成”,则在平静中带出一种庄重的气氛,表现出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气候变化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期盼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和气排冬午夜春:春天的气息驱散了冬天的寒冷,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2. 列星呈瑞午阶明:星星在阳光下明亮,寓意吉祥,似乎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3. 千官执玉萧芗远:众多官员手持玉笛,远远地聚集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隆重的场面。
  4. 静听登歌奏六成:大家静静地听着乐曲,感受着春天的喜悦与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和气排冬”与“列星呈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与和气相联系,赋予了春天以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和气:象征着温暖、和谐的气候。
  2. 星星:象征着吉祥与希望。
  3. 玉萧:象征着高贵与雅致。
  4. 登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和气”指的是什么?

    • A) 寒冷的气候
    • B) 温暖和谐的气候
    • C) 风暴天气
    • D) 秋天的气候
  2. “列星呈瑞”中的“瑞”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景色
    • B) 吉祥的征兆
    • C) 贫穷的象征
    • D) 生命的终结
  3. “千官执玉萧”中“千官”指的是什么?

    • A) 只有一位官员
    • B) 众多的官员
    • C) 农民
    • D) 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周密的《南郊庆成口号》与杜甫的《春望》,前者温暖和谐,后者则在描写春天的同时夹杂着忧国忧民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妬诗 离友诗 离友诗 离友诗 喜雨诗 杂诗 杂诗 杂诗 游仙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契的成语 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乡戚 先字旁的字 纵虎出柙 瑶陛 包含横的成语 峨冠博带 户字头的字 素守 积温 岭外 戈字旁的字 百灵百验 口字旁的字 倾柯卫足 谨谢不敏 革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