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52
昭平滩险恶,最险是龙头。
药弩弦齐彀,铜刀鞘屡抽。
红巾翻把隘,白昼竞钩舟。
倘得山韩将,狐群岂足忧。
昭平滩险恶,最危险的地方是龙头。
药弩的弦已经拉紧,铜刀的鞘子屡次抽出。
红巾翻动着占据隘口,白昼争相用舟钩捕鱼。
如果能得到山韩将,狐狸的群体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袁袠,明代诗人,字澄甫,号梅溪,生于明中期。其诗作多以山水、边塞为题材,风格奔放,个性鲜明,常表现出对社会动荡和人心浮躁的深刻思考。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目睹了战乱带来的险恶环境,表达了对战事的思考和对英雄将领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能够抵御外敌的力量。
这首诗描绘了昭平滩的险恶环境,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结构,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生存的艰难。开头两句便直接点明了环境的险恶,尤以“龙头”一词具体化了危险的地点。接着,药弩与铜刀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准备与紧张气氛,给人一种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的感觉。
红巾和白昼的描绘,分别代表了敌人和战争的日常化,仿佛让人感受到战斗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倘得山韩将”的期待则表达了对英雄的渴望,希望有能人出山,来解救眼前的困境与忧虑。这种对将领的期待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乱环境的无奈与对英雄将领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昭平滩”指的是哪个地方的环境?
“药弩弦齐彀”中的“药弩”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狐群”象征什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艰难环境下的情感,但前者更突出壮丽的景色与豪情,而《自柳至平乐书所见》则强调了战斗的紧迫感和对将领的渴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