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夜闻雨

《夜闻雨》

时间: 2025-05-07 17:57:44

诗句

窗烛泠残夜,闻蛩更闻雨。

秋馆总多愁,犹胜在羁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7:44

夜闻雨

作者: 高启 〔明代〕

原文展示:

窗烛泠残夜,闻蛩更闻雨。
秋馆总多愁,犹胜在羁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夜晚,窗前的烛光微弱,听到秋虫的鸣叫,再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在这秋天的馆舍中,总是充满了愁绪,比起在他乡流浪的感觉更为深重。

注释:

  • 窗烛: 窗前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孤独与寒冷。
  • : 凉,指气温低,给人一种寒意。
  • : 秋虫,指的是在秋季鸣叫的昆虫。
  • 羁旅: 指在外漂泊,流浪的生活。

典故解析:

“羁旅”出自古代文人对游子的描绘,常常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此诗中提到的“羁旅”更是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1374年),字季才,号秋水,明代初期诗人,以诗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的夜晚,诗人可能在某个客栈中,因窗外的雨声和虫鸣而引发对身处异乡的愁苦回忆。

诗歌鉴赏:

《夜闻雨》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孤寂的夜晚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窗烛泠残夜”引入,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寒冷的氛围。烛光的微弱正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脆弱,而夜的残酷则更加凸显了这种情感。随着“闻蛩更闻雨”的转折,秋虫的鸣叫与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秋夜交响曲,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内心的愁绪。
诗的后两句“秋馆总多愁,犹胜在羁旅”将情感升华,表达了即使在何处,内心的愁苦依旧难以摆脱。在这个秋天的馆舍中,诗人感受到的愁苦比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更加强烈,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归属感的渴望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高启对人生苦闷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窗烛泠残夜: 在夜深人静时,窗前的烛光微弱,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2. 闻蛩更闻雨: 听到秋虫的鸣叫声,与雨声交融,增添了夜的氛围。
    3. 秋馆总多愁: 在这秋天的客馆中,愁绪无处不在。
    4. 犹胜在羁旅: 这样的愁苦甚至比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更深沉。
  • 修辞手法:

    • 对仗: “闻蛩更闻雨”通过对比不同的声音,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 拟人: 秋虫的鸣叫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夜晚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孤独与愁绪的深刻感受,展现了在秋季夜晚中,人与自然的悸动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 代表着隔绝与孤独。
  • 烛光: 象征着希望与脆弱。
  • : 体现秋天的生命与哀愁。
  • : 传达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窗烛”指的是什么? A. 外面的灯光
    B. 窗前的蜡烛
    C. 月光
    D. 太阳

  2. 诗中的“羁旅”指的是什么? A. 家乡
    B. 在外漂泊的生活
    C. 朋友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夜闻雨》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浓厚的思乡情感,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孤独的深刻体验,而后者则显得更加简洁明了、情感直接。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征部乐 征部乐·和份士除夜柬内子韵却寄细君 使牛子 使牛子 使牛子 使牛子 站台立雨 雨淋铃 雨淋铃 雨淋铃 其二 雨淋铃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于喁 分结尾的成语 以鹿为马 金鼓连天 廾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包含惯的词语有哪些 宝钗分股 生字旁的字 洪福 单丁之身 三框儿的字 鼠盗狗窃 掐骰 包含讨的成语 狂峰浪蝶 口字旁的字 茶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