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38
原文展示:
黄漕祠堂 吴泳 〔宋代〕
古谊寥寥千载间,却从宾主得窥斑。 道同元不分穷达,礼重何妨尚往还。 拄杖过桥声易识,壁纱笼墨句难攀。 篝灯试取丰碑读,名压三犀石更顽。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千年历史中,古代的友谊显得稀少,但通过宾主关系可以窥见其痕迹。 道义相同,原本不分贫富贵贱,礼节的重要性使得往来更加频繁。 拄杖过桥的声音容易辨识,但壁上笼罩的墨迹却难以企及。 点起灯笼试着阅读那丰碑上的文字,其名声之重,连三犀石都显得更加坚硬。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古代道义和礼节的怀念与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参观黄漕祠堂时所作,表达了对古代友谊和道义的向往,以及对传统礼节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友谊和道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诗中“古谊寥寥千载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友谊的珍视,而“道同元不分穷达”则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不论贫富贵贱都应坚守。后两句通过对拄杖声和壁纱笼墨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友谊和道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古谊寥寥千载间”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珍视? A. 古代友谊 B. 现代友谊 C. 古代道义 D. 现代道义 答案:A
“道同元不分穷达”强调了什么? A. 贫富贵贱的区分 B. 道义的重要性 C. 礼节的重要性 D. 友谊的重要性 答案:B
“名压三犀石更顽”中的“三犀石”比喻了什么? A. 碑文的坚固 B. 友谊的坚固 C. 道义的坚固 D. 礼节的坚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