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0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05:47
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
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
二八莫辞频采造,一三还用苦交冲。
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
静静坐着,点燃香火,心中默念;
在念中必须见到自己的形象。
生成的本质靠的是铅和汞,
变化的根本在于火中的龙。
二八的时辰不要推辞频繁采集,
一三的时辰还需苦心交融。
这里面有条路可以通向天界,
可以将尘世的踪迹延续至赤松。
作者介绍:张继先(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道教诗人,擅长以诗歌表达道教哲理,关注内修和炼丹术。他的诗作常常探讨生命的意义与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道教徒对修行和炼丹的追求。张继先在诗中探讨了通过修行与内心的自我反省,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四十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道教的炼丹思想和对内心修炼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静坐焚香的意象,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内省的状态,强调在修行过程中,心灵的自我认知是多么重要。诗的前两句“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表现了修行者在静坐中应当认真观察自我,寻找内心的真实。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展示了炼丹的过程,铅与汞的结合象征着天地精华的交融,而火则是变化的力量。这样的意象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暗示了通过内在的修炼,最终能够转化为更高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再次强调了修行的目的——通向更高的精神世界,追求长生与超脱。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和张继先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火里龙”)、对仗(如“二八莫辞”、“一三还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内心的修行和对炼丹的理解,达到与道合一的境地。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焚香”主要用于: A. 烹饪 B. 修行和静心 C. 装饰
“二八莫辞”中的“二八”指的是: A. 二十到二十九岁 B. 二十到二十六岁 C. 二十到三十岁
“火里龙”象征着: A. 财富 B. 变化的力量 C.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