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

时间: 2025-04-26 07:20:17

诗句

晚云知有关山念,澄霄卷开清霁。

素景分中,冰盘正溢,何啻婵娟千里。

危阑静倚。

正玉管吹凉,翠觞留醉。

记约清吟,锦袍初唤醉魂起。

孤光天地共影,浩歌谁与舞,凄凉风味。

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

归心对此。

想斗插天南,雁横辽水。

试问姮娥,有谁能为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17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

作者: 高观国 〔宋代〕


原文展示

晚云知有关山念,澄霄卷开清霁。素景分中,冰盘正溢,何啻婵娟千里。危阑静倚。正玉管吹凉,翠觞留醉。记约清吟,锦袍初唤醉魂起。孤光天地共影,浩歌谁与舞,凄凉风味。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归心对此。想斗插天南,雁横辽水。试问姮娥,有谁能为寄。


白话文翻译

晚上的云彩似乎知道我对远山的思念,澄澈的天空展开了清朗的景象。洁白的月光正从中分开,冰冷的盘子里盛满了光辉,怎能比得上千里之外的美丽月色。静静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正听着玉管吹出的凉风,手中翠色的酒杯留住了醉意。记得那次在清风中吟唱,锦袍初次唤醒了我的醉魂。孤独的月光与天地的影子共存,浩荡的歌声谁来与我共舞,凄凉的风味让人感到孤寂。古老的驿站烟雾缭绕,幽静的院落梦境冰冷,应该想念那秦楼中的十二声曲儿。此时归心似箭,想象着斗柄指向南方,雁阵横过辽阔的水面。试问月中嫦娥,有谁能为我寄托这份情思。


注释

  • 晚云:指傍晚的云彩。
  • 澄霄:清澈的天空。
  • 素景:洁白的月景。
  • 冰盘:形容月亮明亮如冰的盘子。
  • 婵娟:形容美丽的月亮。
  • 危阑:高高的栏杆。
  • 玉管:吹奏的乐器,这里指古筝或笛子。
  • 翠觞:翠色的酒杯。
  • 秦楼:古代传说中的楼阁,常作为思念的象征。
  • 姮娥:嫦娥,月中仙女,常被用作思念与寄托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字君谦,号湘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为题材,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中秋夜,正值月圆人团圆的佳节,诗人因怀念梅溪而感慨万千。中秋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诗人借此时机表达对故乡、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热爱与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开篇以“晚云知有关山念”引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晚云在倾听诗人的思绪。接着,澄澈的天空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宁静,更引发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在“危阑静倚”一节中,诗人描绘了自己静静倚靠栏杆,享受着清风与美酒的场景,表明他内心的愉悦与醉意。然而,随之而来的“浩歌谁与舞,凄凉风味”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尽管身处美好环境,但与他人同欢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最后的“试问姮娥,有谁能为寄”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向月中嫦娥发问,寄托自己的情思与孤独,突显出人们在面对自然与人际关系时的无奈与期盼。这首词语言清新,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高观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云知有关山念:傍晚的云彩似乎明白我对远山的思念。
  • 澄霄卷开清霁:清澈的天空展现出明亮的景象。
  • 素景分中,冰盘正溢:洁白的月光从中透出,正如冰冷的盘子盛满光辉。
  • 何啻婵娟千里:怎能比得上千里之外的美丽月亮。
  • 危阑静倚:我静静地倚靠在高栏杆上。
  • 正玉管吹凉,翠觞留醉:乐器吹出的凉风,手中的酒杯保持着醉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亮的月光比喻为“冰盘”。
  • 拟人:晚云“知”我思念,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浩歌谁与舞,凄凉风味”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与孤独之情,反映了人性在美好与孤寂之间的挣扎,营造出一种深情而又凄凉的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晚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开始。
  • 澄霄:代表着清澈的心境与明亮的未来。
  • 冰盘:象征着洁白无瑕的月亮,寄托着诗人的希冀与梦想。
  • 危阑:象征着高处的孤独与思考。
  • 姮娥: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素景”主要指什么?

    • A. 山景
    • B. 月光
    • C. 云彩
    • D. 夕阳
  2. “试问姮娥”中的“姮娥”指的是谁?

    • A. 一位诗人
    • B. 仙女
    • C. 亲友
    • D. 一只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者均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情感,但李白的诗更直接,而高观国的词则融入了更多的环境描写与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观国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次韵子瞻望湖楼上五绝 赵少师自南都访欧阳少师于颍州留西湖久之作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和柳子玉纸帐 和柳子玉地炉 次韵子瞻初到杭州见寄二绝 李简夫挽词二首 和子瞻焦山 和子瞻金山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 刘莘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吓的词语有哪些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入字旁的字 资承 黹字旁的字 包含嫌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羽字旁的字 贼结尾的成语 官不威,爪牙威 先字旁的字 眼明手捷 总使 草字头的字 自奉菲薄 孤拐面 戛玉鸣金 孤寡鳏独 舌锋如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