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时间: 2025-05-07 22:13:27

诗句

龙山行乐。

何如今日登黄鹤。

风光政要人酬酢。

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

江山登览长如昨。

飞鸿影里秋光薄。

此怀祗有黄花览。

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3:27

原文展示

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龙山行乐。何如今日登黄鹤。
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
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
此怀祗有黄花览。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可以解读为:
在龙山游玩,何必与今日登上黄鹤山相比呢?
这里的风光和人际交往都很重要。若想写诗归来,又何必像陶渊明那样错过了?
今天登高望远,江山依旧如同往昔。飞鸿的影子里,秋天的光线已经稀薄。
我的情怀只剩下对黄花的眷恋,披着乌纱帽,让西风随意吹拂。

注释

  • 龙山:指的是具体的一个山名,代表乐游的地方。
  • 黄鹤:黄鹤山,著名的游览胜地。
  • 政要人酬酢:重要的政治人物间的交往。
  • 欲赋归来:想要写诗归来。
  • 渊明:指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
  • 飞鸿影里:鸿雁的影子,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 乌纱:指官帽,这里表示一种身份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君复,号复古,南宋诗人,擅长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作者在黄鹤山登高,借助节日的契机,抒发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表达出对权势的无奈和对高洁情操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即以“龙山行乐”引入,展现出一幅乐游的画面。而“何如今日登黄鹤”则转向对当下的赞美,强调黄鹤山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通过“风光政要人酬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交际风气,暗含对官场的无奈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将陶渊明的高洁与自己的世俗生活对比,表达出一种自我反思与追寻内心宁静的渴望。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带有淡淡的忧伤,“飞鸿影里秋光薄”,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之美,同时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流逝。

最后一句“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则是对自己身份的无奈,乌纱帽象征着官职,而西风则象征着外界的变幻与无法控制的命运,表达了对权力的厌倦与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词情感层次丰富,意象生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龙山行乐。何如今日登黄鹤。

    • 诗人提到在龙山游玩,与今日在黄鹤山登高相比较,暗示着黄鹤山的特别之处。
  2. 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

    • 描述了风光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像陶渊明那样错失机会。
  3. 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

    • 表达了对江山的依恋,尽管时光流逝,飞鸿的影子和微薄的秋光引发了对过去的回忆。
  4. 此怀祗有黄花览。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

    • 表达了对黄花的眷恋,象征着高洁的情操,乌纱帽代表着官职,西风则暗示着命运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高洁情操,飞鸿影比作对过去的怀念。
  • 拟人:西风被赋予了“作”的行为,暗示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
  • 对仗:诗中“江山登览长如昨”和“飞鸿影里秋光薄”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意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人生的无奈与对自然的眷恋,表达了对高洁情操的向往与对权力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山:象征乐游与自在。
  • 黄鹤:象征美好的风景和历史的积淀。
  • 飞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秋天的来临。
  • 黄花:象征高洁的品德与情操。
  • 乌纱:代表着世俗的身份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黄鹤山是哪个节日的活动场所? A. 春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2. 填空题:诗中提到“欲赋归来,莫是__错”,空白部分填入诗人提到的人物。

  3. 判断题:诗中“牢裹乌纱”表示诗人对官职的向往。(对/错)

答案

  1. B. 重阳节
  2. 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这首诗同样在重阳节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将戴复古的《醉落魄》与王之涣的《登高》进行对比:

  • 主题:二者均表现了登高的情感,但戴复古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对高洁情操的向往,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对自然壮美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思念。
  • 风格:戴复古的词语清新脱俗,情感深刻;王之涣则运用豪放的语言,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雄心壮志。

参考资料

  1. 《宋词选》:包含戴复古及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3. 《陶渊明诗文全集》: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采桑子 其一 采桑子(秋日丁香) 采桑子 采桑子三首 其一 采桑子 己巳除夕 采桑子 其六 采桑子·题罗瘿公为浣华玉笛戏书小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围点打援 磨墨吮毫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饥厄 大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发皇耳目 谩且 郊门 改恶从善 浅开头的成语 不料 肉字旁的字 鲁莽从事 言字旁的字 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