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7:19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
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谏闻。
身虽迁柱史,袖尚有弹文。
晚境图成佛,它山预作坟。
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
这首诗的意思是:先帝刚刚去世时,您曾经以直言进谏而被重用。虽然您已被调任为柱史,但您的手中依然握有文书。晚年时您希望能够成佛,而他山却早已为您准备好坟墓。没想到这一切并不是变幻莫测,而只是停留在石桥上的云彩。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敏锐洞察而著称。他的诗风刚健中带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作品多关注社会时事。
此诗是刘克庄对王简卿侍郎的悼念,表达了对其才华与德行的敬仰,反映了当时政治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对王简卿的怀念与惋惜。首句“先帝初更化”立即引入了一个历史的节点,暗示着政治舞台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起伏。王简卿曾因直言进谏而被重用,这不仅体现了他忠诚于国家的精神,也反映了在权力中心中,真诚与忠诚常常是多么脆弱。
接下来的“身虽迁柱史,袖尚有弹文”则揭示了王简卿在职务转变后,依然心系国家的情怀,手中的文书象征着责任与担当。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出对王简卿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对王简卿晚境的描绘,“晚境图成佛,它山预作坟”,意指王简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许希望能够得到安宁与解脱,但现实却是他在世时的劳苦与不易。最后一句“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则带有哲理的反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理解,给予读者以情感的共鸣与思考。
整首诗歌围绕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忠诚、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既有惋惜又有哲理的反思。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身虽迁柱史”,这句的意思是?
“晚境图成佛”中“成佛”指的是什么?
与王简卿的忠诚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和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