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生查子 其三

《生查子 其三》

时间: 2025-07-27 23:57:20

诗句

千秋铜雀台,肠断西陵妓。

谁念故园空,豆蔻含胎死。

清漳自东流,粉黛愁难洗。

分得馀香归,骄杀邯郸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7:20

原文展示

千秋铜雀台,肠断西陵妓。
谁念故园空,豆蔻含胎死。
清漳自东流,粉黛愁难洗。
分得馀香归,骄杀邯郸子。

白话文翻译

千秋铜雀台依然矗立,但我却为西陵的歌妓心如刀割。
谁又会想念故乡的空荡荡,豆蔻花蕊却无缘结实而死。
清澈的漳水自东流去,粉妆的女子愁苦难以洗净。
我分得那余香归来,真是让邯郸的子弟感到羞愧。

注释

  • 铜雀台: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铜雀台,象征着繁华与荣耀。
  • 西陵妓:指的是西陵的歌妓,借指那些因命运悲惨而引人怜惜的女子。
  • 豆蔻含胎死:豆蔻是一种植物,这里指女子的青春与美好,但却无缘结果,暗含对青春短暂的感慨。
  • 清漳:指漳河,自东而流,表示逝去的时光。
  • 粉黛:指女子的妆容,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愁苦。
  • 骄杀邯郸子:邯郸子指的是邯郸的年轻人,意在强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带有自嘲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王夫之生于战乱时期,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动荡,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历史的沉重,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生查子 其三》创作于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王夫之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之痛。诗中通过对西陵妓、故园的描写反映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惋惜。

诗歌鉴赏

《生查子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剧。开篇“千秋铜雀台”一语,便引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然而随之而来的“肠断西陵妓”则令这份辉煌蒙上了忧伤的阴影。诗人对西陵妓的同情与怜悯,反映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悲剧性。

“谁念故园空,豆蔻含胎死”则通过对故乡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失去和对故乡的思念。豆蔻的比喻更加深了这一感情,象征着年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对生命的短暂与无奈感到深深的叹息。

“清漳自东流,粉黛愁难洗”一联,描绘了自然环境与女性美的结合,但却也流露出难以摆脱的忧愁。水流的无情与女子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悲情基调。

最后一句“分得余香归,骄杀邯郸子”则是在总结,虽然得到了某种美好,但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依旧无法抹去。这种自我嘲讽与反思,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秋铜雀台:千年后铜雀台依然存在,暗示历史的留存与个人命运的渺小。
  2. 肠断西陵妓:对西陵妓的同情,揭示了她们悲惨的命运与社会的无情。
  3. 谁念故园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一种孤独感。
  4. 豆蔻含胎死:青春与美好的象征却遭遇了无情的命运,象征年轻生命的脆弱。
  5. 清漳自东流:自然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6. 粉黛愁难洗:女性的美丽在忧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7. 分得余香归:即便得到了些许的美好,内心的空虚依旧。
  8. 骄杀邯郸子:自我调侃,强调个体的独特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豆蔻含胎死”,将青春比作豆蔻,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如“愁难洗”,赋予了情感以生命,增加了诗的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历史、青春与美好生活的追忆与感伤,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社会的深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铜雀台:历史的象征,代表着辉煌与失落。
  2. 西陵妓:悲惨命运的代表,体现对女性的不幸的同情。
  3. 豆蔻:青春与美好的象征,却又暗示其脆弱。
  4. 清漳:流逝的时间与生命的无情。
  5. 粉黛:女性的美丽,与愁苦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铜雀台”象征什么?

    • A. 个人的命运
    • B. 历史的辉煌
    • C. 自然的流逝
  2. “豆蔻含胎死”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青春的惋惜
    • C. 对死亡的恐惧
  3. 诗中“清漳自东流”表达了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自然的美丽
    • C. 女性的愁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同样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蕴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深邃。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愁苦与对美好生活的追忆,但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而王夫之的《生查子 其三》则在历史背景下展现出更为沉重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文集》
  • 《明清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淡黄柳 辛卯上巳素涛阁茗坐论词 淡黄柳 新柳 淡黄柳·乙酉卯月和晦窗先生 淡黄柳·红豆项链 淡黄柳  台城秋夜 淡黄柳 新柳 淡黄柳 淡黄柳 吴门重别瞻园 淡黄柳 游大宁河小三峡 淡黄柳 合肥赤阑桥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素腕 陈言老套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鼎科 克字旁的字 包含夜的成语 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蟠根错节 白日绣衣 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崩腾 乌飞兔走 六言 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进谗害贤 私字儿的字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