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3: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7:20
千秋铜雀台,肠断西陵妓。
谁念故园空,豆蔻含胎死。
清漳自东流,粉黛愁难洗。
分得馀香归,骄杀邯郸子。
千秋铜雀台依然矗立,但我却为西陵的歌妓心如刀割。
谁又会想念故乡的空荡荡,豆蔻花蕊却无缘结实而死。
清澈的漳水自东流去,粉妆的女子愁苦难以洗净。
我分得那余香归来,真是让邯郸的子弟感到羞愧。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静斋,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王夫之生于战乱时期,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动荡,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历史的沉重,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生查子 其三》创作于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王夫之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失落之痛。诗中通过对西陵妓、故园的描写反映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惋惜。
《生查子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悲剧。开篇“千秋铜雀台”一语,便引出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然而随之而来的“肠断西陵妓”则令这份辉煌蒙上了忧伤的阴影。诗人对西陵妓的同情与怜悯,反映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悲剧性。
“谁念故园空,豆蔻含胎死”则通过对故乡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美好时光的失去和对故乡的思念。豆蔻的比喻更加深了这一感情,象征着年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令人对生命的短暂与无奈感到深深的叹息。
“清漳自东流,粉黛愁难洗”一联,描绘了自然环境与女性美的结合,但却也流露出难以摆脱的忧愁。水流的无情与女子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悲情基调。
最后一句“分得余香归,骄杀邯郸子”则是在总结,虽然得到了某种美好,但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依旧无法抹去。这种自我嘲讽与反思,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历史、青春与美好生活的追忆与感伤,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社会的深思。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渺小。
诗中提到的“铜雀台”象征什么?
“豆蔻含胎死”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清漳自东流”表达了什么?
答案: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