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六言杂兴九首 其九

《六言杂兴九首 其九》

时间: 2025-04-26 13:59:40

诗句

熟读大小止观,精思内外黄庭。

直使超然有得,岂若渊源六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9:40

原文展示:

熟读大小止观,
精思内外黄庭。
直使超然有得,
岂若渊源六经。

白话文翻译:

认真阅读《大小止观》这本书,
深入思考《黄庭经》的内外意义。
即使能领悟到超然的境界,
也不及六经的深厚根源。

注释:

  • 熟读:反复阅读,指对书籍的熟悉。
  • 大小止观:指的是佛教的止观修行法门,《大小止观》是相关的经典著作。
  • 精思:深入思考。
  • 内外黄庭:黄庭指的是《黄庭经》,内外表示其内容的深刻和广泛。
  • 直使:即使。
  • 超然:超脱于世俗的状态,达到更高的境界。
  • 岂若:难道比得上,表示对比。
  • 渊源六经:六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是儒家的经典,象征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生于浙江绍兴。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与国破家亡,深感国家的危机,故其诗词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绪。陆游的文学创作涵盖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诗以豪放激昂、情真意切著称。

创作背景:

《六言杂兴九首》是陆游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陆游内心充满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表达了他对传统经典的尊重与对修身齐家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短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体现了陆游对于佛教经典与儒家经典的比较与反思。开篇的“熟读大小止观”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而“精思内外黄庭”则表现了他对道教经典的重视。通过强调“超然有得”,陆游指出即使能够领悟到超然的境界,也无法与六经的深厚根源相提并论。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修身养性、追求真理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平和的语气,结合了个人的修行体验与对文化传统的深思,既有哲理的深度,也具备情感的真挚。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内心修养的渴望,强调了经典对人生的重要性,显示出他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熟读大小止观: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熟悉与重视,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2. 精思内外黄庭:强调思考《黄庭经》的深层含义,探讨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3. 直使超然有得:提出即使能够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但仍需志向更高。
  4. 岂若渊源六经:通过对比,表达了六经文化的深厚与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佛教与儒家经典的对比,展示了文化的层次感。
  • 隐喻:用“超然”隐喻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指向一种精神追求。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强调文化经典的深厚底蕴与个人修行的重要性,主张在追求精神境界的同时,不应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止观: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 黄庭:象征道教的智慧,内外兼修。
  • 六经:象征儒家的传统文化与深厚的历史根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陆游在诗中提到的“大小止观”主要指什么?

    • A. 佛教经典
    • B. 儒家经典
    • C. 道教经典
    • D. 诗歌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六经”是指《__》、《__》、《__》、《__》、《__》、《__》。

  3. 判断题:诗中强调超然境界比六经更重要。(对/错)

答案:

  1. A
  2.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陆游的这首诗相对比,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二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怀,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修养和传统文化的尊重,而杜甫则更为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查询

秋日夙兴 桂隐纪咏·东寺 陆严州赴召喜成三诗 题南山刘家寺松云轩 连日雪未能多曾远逸见惠二首遵欧苏律禁体物 刘子履少卿挽辞二首 其二 之官离桂隐 官舍梦归南湖 窗前木芙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糸字旁的字 屏帷 宝盖头的字 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西字头的字 适趣 娇子如杀子 确核 卝字旁的字 器满将覆 寸指测渊 养结尾的成语 好梦难成 漕司 陂湖禀量 飞字旁的字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