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3:52
千年调 汪松年为西京日报年刊索词
作者: 章士钊
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
细数西来几岁,岁岁都好。
今番爆竹,又坼收京兆。
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
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
近日学成冯妇,怕被人笑。
良辰吉日,却解千年调。
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
又是一年春天,我醉卧在长安的街道上。
细数西年来到这里多少年,年年都很好。
今年又是放鞭炮的时节,京兆的门又打开了。
我流下眼泪,卷起我的诗书,早早地想要回去。
我一生做过的好事,现在说出来都觉得急躁。
最近学成了冯妇的样子,怕被别人笑话。
良辰吉日,却解开了千年的调子。
看那些朋友,像君房那样,才华横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章士钊,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在长安的街道上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回忆往昔,感慨岁月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忆。
《千年调》是一首充满感慨与哲理的诗作,章士钊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和对往昔的回忆,传达出一种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的开头“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以轻松的口吻展现出春天的美好,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醉意朦胧的情景。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开始细数岁月,感叹“岁岁都好”,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对时间的简单叙述,更是对人生过往的认真回望。
在“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一句中,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文化根源的珍视。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但他仍然会选择回归。这种情感在接下来的“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追求有了新的反思,似乎在质疑自己的表达方式是否得当。
整首诗在最后以“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收尾,诗人将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与朋友们的交流与分享。在这千年调的旋律中,章士钊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更展示了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敬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逐句解析:
又是一年春,醉卧长安道。
春天再次到来,诗人醉卧在长安的街道上,表现出一种潇洒恣意的生活状态。
细数西来几岁,岁岁都好。
细数自己在西京的岁月,感慨每一年都过得很好,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感。
今番爆竹,又坼收京兆。
过年放鞭炮的场景,京兆象征繁华与热闹,带来节日的气氛。
挥涕泪,卷诗书,归去早。
诗人流下眼泪,卷起书籍,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愈加强烈。
平生好事,发语都嫌躁。
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反思,似乎觉得自己说话太过急躁。
近日学成冯妇,怕被人笑。
学习到传统女性角色的样子,担心被人嘲笑,表现出一种自我怀疑。
良辰吉日,却解千年调。
在这个良辰吉日,似乎解开了千年的文化旋律,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看诸公,似君房,方语妙。
赞美朋友们才华横溢,感受到了交流中的美妙。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与文化的主题,通过个人的生活感受与对传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安道”象征什么?
“挥涕泪,卷诗书”中,诗人表现出什么情感?
诗中的“千年调”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