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2:45
《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苍苍庭中竹,事莫叹迟速。
不同栏下草,一岁一回绿。
朝开花照曜,暮落风相逐。
何如饱霜雪,冬夏森寒玉。
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
不可一日无,萧洒看未足。
阮生岂其愚,林中醉醽醁。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
庭院中的竹子苍翠茂盛,不必为其生长的快慢而叹息。
与栏杆下的草不同,竹子每年都如期而至,春天又重新变绿。
早晨竹子开花,在阳光下绽放;傍晚竹叶随风飘落,互相追逐。
哪有像竹子一样,经历了霜雪的洗礼,冬夏常青如同寒玉?
谁在官舍中种植竹子,应该在岩石旁边的屋子里。
不能一天没有竹子,清幽的景致看了还不够。
阮籍真是愚蠢,醉倒在林中,享受着美酒。我想在明月之时,
把床移到这里过夜。
梅尧臣(1002-1060),字宗尧,号青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景,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在官舍中,看着庭院中的竹子时的感悟,表达了他对竹子生长的欣赏和对清幽环境的向往。诗中融入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梅尧臣的这首诗通过竹子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坚韧。竹子的生长是持续而有节奏的,与栏下的草形成对比,突显出竹子的独特。在诗中,早晨的竹花与傍晚的飘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诗人通过“饱霜雪”来比喻竹子经历风霜的坚韧,表现了他对竹子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诗中提到“谁将种官舍,本合近岩屋”,强调了竹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山岩旁种竹,享受清幽的生活。最后的“我当明月时,移床来此宿”,则表现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心情,表达了一种与自然为伴的理想生活状态。
这首诗通过竹子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梅尧臣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竹子的赞美
B. 对冬天的思考
C. 对酒的享受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竹子的坚韧?
A. “朝开花照曜”
B. “何如饱霜雪”
C. “不可一日无”
“阮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阮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