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4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2:23
作者: 曹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烦暑衣襟,乍凉院宇,梧桐吹下新秋。
望鹊羽桥成上汉,绿雾初收。
喜见西南月吐,帘尽卷玉宇珠楼。
银潢晚,应是绛河,已度牵牛。
何妨翠烟深处,佳丽拥缯筵,斗巧嬉游。
是向夕穿针竞立,香霭飞浮。
别有回廊影里,应钿合钗股空留。
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
在炎热的夏日,衣襟感到一丝凉意,院子里像是初秋的气息。
我望见鹊桥如银河般在天上架起,淡淡的绿雾渐渐散去。
我高兴地看到西南方的明月升起,帘子卷起,映照着玉宇和珠楼。
银色的河流在傍晚时分,想必是绛河,早已渡过了牛郎。
何妨在那浓烟深处,佳人们围坐在华丽的餐桌旁,尽情嬉戏。
难道不可以在傍晚时分竞相穿针,香气在空中游荡。
在另一处回廊的影子里,应该是钿合和钗股留下的空余。
早晨的江天,细细的雨水涌入潮头。
作者介绍: 曹勋,字景宸,号云泉,宋代词人,以词风清丽见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七夕之际,正值夏秋交替之时,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思念,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诗意。
《忆吹箫(七夕)》是曹勋在七夕时节所作,描绘了一个清新而又浪漫的秋日夜晚。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美好的期盼。开篇以“烦暑衣襟”引入,表现出夏日的余热尚存,而“乍凉院宇”则暗示着秋的来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描绘了鹊桥与银河的美丽景象,运用“绿雾初收”来形容夏末秋初的朦胧,显示了自然的变化与人间的情感交织。随着明月的升起,诗人的情感也愈发高涨,象征着牛郎织女的团聚。诗中反复出现的“佳丽”与“斗巧嬉游”描绘了节日的欢快气氛,展示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日子中的欢乐与期待。
最后几句中,诗人以“江天晓,萧萧雨入潮头”作结,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与前面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正是这种情感的起伏让整首诗充满了深度与意境。曹勋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七夕的美好场景,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充满了浪漫与柔情,反映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珍视与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此诗中的“鹊羽桥”象征什么?
填空题: 诗中提到“江天晓,萧萧雨入__”。
判断题: 诗中描写了牛郎织女的团聚场景。(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忆吹箫(七夕)》这首诗的意境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