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8:36
作者: 陈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慈云一坐十年过,耐受空门末劫魔。
晨粥应缘千里到,秋粮入供寸功磨。
当风松干神弥爽,经雪梅花韵更多。
大地山河供一笑,底须天女问云何。
白话文翻译:
慈悲的云彩在此坐了十年,忍受着空门的末劫魔障。
清晨的粥因缘而来,千里之外送到,秋天的粮食供奉着一点功德。
在风中松树的干枝更加神清气爽,经过雪花的梅花更加韵味悠长。
大地与山河只需一笑,何必天女再来问我云何?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的深刻理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命、自然及宇宙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著修行的晚期,表达了他在空门生活中的感悟与体验,体现了对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诗歌鉴赏:
《寿法椿长老二首》通过一系列意象描绘了诗人对空门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开头提到“慈云一坐十年过”,暗示了长时间的修行生活,体现出诗人耐心与坚韧的精神。接着“晨粥应缘千里到,秋粮入供寸功磨”,则展现了修行者与世俗生活的联系,强调因缘法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每一份微小的功德都经过了时间的磨炼。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尤其是在“当风松干神弥爽,经雪梅花韵更多”中,通过松树与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与修行者的心灵感受。这种意象的运用不仅使诗歌生动,也增添了哲理的深度。
最后一句“大地山河供一笑,底须天女问云何”,则传达了诗人超然的态度。面对大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奥秘,他无所畏惧,仿佛已然与天地融为一体,显现出一种宁静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在空门生活中的智慧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慈云一坐十年过”中“慈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修行者的心态
C. 天上的云彩
“晨粥应缘千里到”中的“千里”强调了什么?
A. 食物的珍贵
B. 因缘关系的广泛
C. 生活的苦难
诗中提到的“天女”象征什么?
A. 美与智慧
B. 人间的烦恼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陈著则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感悟与哲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