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8:09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一席清风万岳云,送将华发得归身。海潮也怯桐江净,不遣涛头过富春。
在这清爽的晚风中,万山的云彩伴我同行,送我归去,尽管我已经满头白发。海潮也害怕这清澈的桐江,不让波涛涌向富春江岸。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此诗作于宋代,杨万里在知漳州任职期间,乘船出游,写下此诗以抒发旅途中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反思。
杨万里的这首《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前两句,清风与云彩相伴,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这种写景的方式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尽管年华已逝,头发渐白,但归家的心情依旧热切。
后两句则转向海潮与桐江的关系,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微妙互动。海潮的“怯”与桐江的“净”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此处,海潮的怯懦或许象征着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惆怅,但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既有山水之美,又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诗中“华发”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桐江”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对归家的思念?
与王维的诗作相比,杨万里的作品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渲染与哲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