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59
画堂春•晒药
作者:董以宁 〔明代〕
茂陵消渴未全瘥。奁中药裹偏多。
一丸休认枕边挼。错皱双蛾。
晒久频移花影,暄侵小褪香罗。
窃来休向桂婆娑。伴了姮娥。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茂陵的干渴病症还未全愈的情况下,药盒中包裹着许多药物。
不要把那一颗药当做在枕边揉搓的玩物,眼眉间的皱纹也因此而错落。
药物在阳光下晒得久了,不时要移动花影,温暖的阳光侵入了轻薄的香罗。
我偷偷地来,不想在桂树下徘徊,陪伴着月宫里的姮娥。
作者介绍:董以宁,明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丽的诗风而著称。她的作品多反映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展现了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风气渐渐开放,女性开始表达自我情感和生活感受的时期。诗中通过药物与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对内心感受的把握。
《画堂春•晒药》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诗,董以宁通过对药物、阳光和花影的描绘,展现了她内心的挣扎与渴望。诗的开头以“茂陵消渴未全瘥”引入,直接表明身体上的不适,暗示着心灵的焦渴。紧接着,提到药物的数量,似乎在表达对治疗的依赖,而对“枕边挼”的警惕则透出一种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反思。
诗中“晒久频移花影”一句,展现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阳光的温暖不仅是对身体的抚慰,更是对心灵的照拂。最后提到“桂婆娑”和“姮娥”,则将整首诗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意境,暗示着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与身体的双重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渴望,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茂陵”是指什么?
“双蛾”在文中指代的是?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达内心的渴望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董以宁的《晒药》更注重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李白的诗则多表现豪放与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的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面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