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0:50
原文展示:
夜雨有作 张嵲 〔宋代〕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 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夜的堂屋中睡得酣畅,却被夜雨的声音唤醒, 在这远离家乡的夜晚,我不禁叹息自己的漂泊无依。 空旷的台阶上,雨滴的声音如同断肠之音, 我更是将这雨声听到了芭蕉叶上,感受着它的哀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子厚,宋代诗人,其诗多写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个秋夜,作者远离家乡,感受到了孤独和漂泊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一个秋夜,听到夜雨声,引发了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漂泊感。首句“睡足秋堂夜雨声”,以“睡足”开头,暗示了作者原本的安逸,但夜雨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引出了后面的情感。第二句“天涯此夕叹飘零”,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后两句“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通过“空阶”和“芭蕉叶”的意象,加深了诗中的哀愁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异乡的孤独和漂泊感,通过对夜雨声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肠堪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对仗 答案:C
诗中的“芭蕉叶”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哀愁 C. 希望 D. 宁静 答案:B
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A. 春夜 B. 夏夜 C. 秋夜 D. 冬夜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