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1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6:08
避喧来谷口,爱此青松阴。
永日空山寂,幽蝉时自吟。
花源应未隔,萝径杳难寻。
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
我避开喧闹来到山谷的入口,喜欢这青松的阴影。
整天在空山中寂静无声,偶尔听见幽蝉自唱。
花的源头应该没有隔断,然而通往小路却难以寻觅。
稍微觉察到自己的尘世情怀被洗净,才知道仙境是如此深邃。
这首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引用,但整体意象如“青松”、“空山”、“幽蝉”等,常在古代诗词中出现,象征着隐居的理想与追求。
作者介绍:方弘静(约公元1541-约1610年),明代诗人,号寒山,著有《寒山诗集》。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山林时所作,表达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烦恼的淡忘。明代社会动荡,士人多寻求隐逸,以逃避政治斗争和社会压力。
《访程山人不遇》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避喧来谷口,爱此青松阴”开篇便写出诗人远离尘嚣,来到青松下寻找宁静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永日空山寂,幽蝉时自吟”,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幽蝉的吟唱更增添了几分孤独的气氛。诗人虽身处幽静之地,却因未能遇见程山人而略感失落,“花源应未隔,萝径杳难寻”表现出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同时也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最后“稍觉尘襟豁,方知仙境深”一句,揭示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内心的尘世烦恼被清洗,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仙境之美。从整体上看,诗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尘世烦恼的淡忘,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诗词测试:
《访程山人不遇》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方弘静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所描绘的主要场景是?
A) 城市喧嚣
B) 山谷宁静
C) 江边风景
D) 花园聚会
“幽蝉时自吟”中的“幽蝉”指的是?
A) 热闹的蝉鸣
B) 安静的蝉鸣
C) 死去的蝉
D) 飞翔的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