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3:51
送于真人
作者: 张继先 〔宋代〕
仰慕清声实积时,
前朝因幸拜彤闱。
稍瞻风致频相见,
又恨霜天遽告归。
至德谩劳中下笑,
高才须信古来稀。
自惭功行亏杨许,
安得南真谈太微。
我仰慕你的清雅声名,已经很久了,
前朝因缘幸得登上彤闱(殿堂)。
偶尔见你风采,频频相聚,
但又感到霜天突然告别的惋惜。
至德的美德只是在平常中显露,
高才之士世间确实稀少。
我自愧功行不如杨、许(指杨意和许行),
如何能与南真(指南方的真人)谈论太微(道理深奥的哲学)呢?
张继先,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性、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送于真人》写于张继先对一位道家高人的仰慕之情,诗中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交往的惋惜。诗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送于真人》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诗人张继先以其清雅的笔调,向一位道家真人表达了自己的仰慕。诗的开头便直抒胸臆,表现出对“清声”的向往,这是对高洁品德的赞美。前朝拜谒彤闱,暗指诗人曾经的荣光与追求,虽有过往的辉煌,但更让人感到的是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在诗中,霜天的意象暗示着离别的无情,使得相见的欢愉透着淡淡的忧伤。接着,诗人提到“至德谩劳”,表示对世俗美德的思考,强调道德的珍贵与稀有。最后两句更是自谦,承认自己在功行上的不足,无法与南真深谈。这种自省的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高洁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反映出自我反省与谦卑的态度,传达出一种对卓越品德与才华的敬仰。
张继先的《送于真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仰慕与惋惜
C. 欢乐
诗中提到的“南真”是指什么?
A. 南方的美丽
B. 高深道理的象征
C. 一位士人
“霜天”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希望
B. 离别的惋惜
C. 生命的终结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