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19
送炅法师葬诗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龙泉今日掩。
石洞实时封。
玉匣摧谈柄。
悬河落辩锋。
香炉犹是柏。
麈尾更成松。
郭门未十里。
山回已数重。
尚闻香阁梵。
犹听竹林钟。
送客风尘拥。
寒郊霜露浓。
性灵如不灭。
神理定何从。
今天龙泉已经封闭,
石洞也被封住了。
玉匣破碎了谈论的把柄,
悬河的辩论也已落下了锋芒。
香炉仍然是柏木做的,
麈尾却变成了松树。
离郭门还不到十里,
山峦已经重重叠叠。
依然能听到香阁的梵音,
还能听见竹林中的钟声。
送别的客人被风尘笼罩,
寒冷的郊外霜露弥漫。
灵性似乎不曾消灭,
那么神理究竟向何处去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诗歌、散文闻名,因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宗教的思考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庾信送别好友炅法师的葬礼,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哲理的思索。
《送炅法师葬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宗教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龙泉今日掩,石洞实时封”,用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闭合与结束,隐喻着逝者的去世。接下来的“玉匣摧谈柄,悬河落辩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世间智慧与辩论的破碎。
随着诗的推进,作者通过“香炉犹是柏,麈尾更成松”等描写,展现了对逝者在世时所追求的清净与超然的追忆。最后几句“性灵如不灭,神理定何从”更是引发了对生命与灵魂的哲学思考,提出了灵性与神理之间的关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庾信对生命、死亡及宗教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死亡、灵魂以及宗教的关系,表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送炅法师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庾信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龙泉今日掩”主要表现了什么意象?
A. 自然美
B. 生命的结束
C. 友情的珍贵
D. 风景的变化
“性灵如不灭,神理定何从”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灵魂的永恒思考
C.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D. 对人生的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