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1:20
送智上人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道人饮山流,颜色颇秀整。
经营一庵足,偃蹇万事屏。
忽随铜峰云,飞下铜峰顶。
欲了一大缘,此意极勇猛。
白昼多豺狼,横涂半坑阱。
为言尸陁林,谁能保腰领。
要凭降魔力,化作清净境。
师亦初无言,薄俗时自警。
尽洗历劫冤,愿力周涬溟。
瘦藤行可支,慎勿厌驰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形象,他在山间饮水,神色清秀而整洁。他经营着一个小庙,心中屏弃了万事纷扰。忽然,他随云从铜峰飞下,想要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心中充满勇气。然而在白天,四处充满了凶险,像是有豺狼在横行,仿佛在埋伏着陷阱。面对尸体遍布的森林,谁又能保全自己的身体和性命呢?他希望凭借自己的降魔之力,能够化作一个清净的境界。师父虽然一开始不说话,但在世俗中依然保持警惕。最终,他希望能洗净过去的冤屈,愿力遍及海洋。瘦弱的藤蔓可以支撑,但一定要小心,不要厌倦这份奔跑。
周紫芝,字宗道,号青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道教思想,风格清新洒脱。他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道教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朋友送别之际,表达了对道人的敬仰与祝福,寄托了对理想和修行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合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自然的理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修道文化的推崇。
《送智上人》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周紫芝以道人的形象为主线,描绘了他在自然中修行的情景。诗开篇便以“道人饮山流,颜色颇秀整”引入,展现出道人清逸脱俗的气质,暗示了修道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着,作者通过“经营一庵足,偃蹇万事屏”表达了道人的心境:在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非世俗的纷扰。
在整个诗中,周紫芝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铜峰云”、“豺狼”、“尸陁林”等,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道人的自然环境,也反映出他修行路上的艰难险阻。特别是“白昼多豺狼,横涂半坑阱”,用来突出修行的危险与挑战,暗示了修道者在追寻理想时必须面对的困难与考验。
最后,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道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的目标。通过“要凭降魔力,化作清净境”,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道教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体现了作者的宽广胸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清净与修行的勇气,体现了道教哲学中对自然与心灵的重视,同时反映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探索。
诗中“道人饮山流”中的“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白昼多豺狼”,意味着什么?
“要凭降魔力,化作清净境”中“降魔力”指的是什么?
《庐山谣》 - 李白
这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与周紫芝的《送智上人》在表现自然美与心灵追求上有相似之处。
李白的诗中常常充满了豪情与奔放,而周紫芝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智慧,二者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追求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