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28:30
贺新郎·了却儿痴外
作者:吴潜 〔宋代〕
了却儿痴外。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
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
更依约垂杨衬水。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
闲坐久,忽惊起。繁华寂寞千年地。
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
双手上还银菟印,趁得东风行李。
看鄮岭鄞江澄霁。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
嗟倦鸟,投林志。
这首词表达了对过往痴迷情感的释然。作者描绘了园林亭台的美丽景象,感叹世事无常,人在花丛中徘徊。更有依傍垂柳的水面,松柏、芙蓉、橙桂和菊花也需要在秋冬之际进行整理。闲坐久了,突然被繁华的寂寞所惊醒,思索千年流逝的土地。提到陶渊明的《桃源记》,又有多少人知晓其中的真意?双手上还留有银色的印记,趁着东风启程。看那鄮岭和鄞江如同晴空般清澈,从今往后无所欠缺,唯有君恩难以报答。感叹疲倦的鸟儿,投归林间志向。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美,号静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的一个平静时期,诗人身处自然之中,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反映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从“了却儿痴外”一句开始,诗人就表现出对情感的释然,似乎在说,年轻时的痴迷已然过去,而现在更应该关注眼前的美好景致。接着,诗人以园林的美丽景色作为背景,描绘了红楯朱桥、百花丛中人的悠然自得,展现了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更依约垂杨衬水”一句,写出了柳树的柔美,衬托出水的清澈,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后,诗人又提到“收拾秋冬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下阕中,诗人从繁华的景象转向内心的寂寞,感叹“繁华寂寞千年地”。这种对比让人深思,繁华之下,究竟隐藏了多少孤独与无奈。接着提到渊明的桃源,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但同时也反思现实中“几人知此”的无奈。最后“倦鸟投林志”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归宿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释然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深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银菟印”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财富
C. 权力
D. 美丽
“倦鸟投林”比喻什么?
A. 寂寞
B. 归属感
C. 离去
D. 旅行
诗人对年轻时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A. 留恋
B. 释然
C. 渴望
D.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