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1:19
乐山堂
作者: 尤袤 〔宋代〕
草堂有遗基,榛莽岁月久。
我来始经葺,挹翠开户牖。
群山供啸傲,万象皆奔走。
所以名乐山,欲企仁者寿。
在山中有一座草堂的遗址,经历了许多年的荒废与杂草丛生。我来到这里,才开始进行修缮,打开窗户迎接青翠的风光。四周的群山显得气宇轩昂,万物似乎都在奔腾而走。因此这里被称作乐山,希望仁德之人能够长寿。
本诗并无特定典故,但“仁者”一词强调了道德修养与长寿的关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修身齐家的推崇。
尤袤,字仲明,号云溪,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乐山堂》创作于诗人修缮一处荒废的草堂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仁德者长寿的美好期盼。
《乐山堂》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景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热爱。诗开头便提到“草堂有遗基”,表明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情感。经过岁月洗礼的草堂,承载着过去的回忆,诗人通过修缮草堂,重拾与自然的联系。接着,诗人描述了打开窗户迎接“翠”色的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珍视。
“群山供啸傲,万象皆奔走”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山的壮丽与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气势。最后一句“欲企仁者寿”更是将诗的主题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仁德之人长寿的美好祝愿,折射出一种人文关怀和道德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山水之美,又蕴含了哲理,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仁德的崇尚,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人心中理想的山水生活。
诗中“榛莽”指的是:
A. 清澈的溪水
B. 杂草丛生的荒地
C. 高耸的山脉
D. 繁华的城市
诗人希望“仁者”能够:
A. 享受自然
B. 长寿
C. 致富
D. 成名
“群山供啸傲”形容的是:
A. 山的宁静
B. 山的雄伟
C. 山的柔和
D. 山的神秘
尤袤的《乐山堂》与王维的《山中杂诗》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尤袤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道德理想,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与感悟。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这些书目为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