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四时歌 其三

《子夜四时歌 其三》

时间: 2025-04-27 07:50:57

诗句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

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0:57

原文展示:

堂上织流黄,堂前看月光。羞见天孙度,低头入洞房。

白话文翻译:

在堂屋里织着流动的黄丝,堂前的人在观赏明亮的月光。她害羞得不敢看到天上的星星,低下头,走进了自己的洞房。

注释:

字词注释:

  • 织流黄:指织布时织出的流动的黄色丝线,象征着美丽的织品。
  • 月光:指明亮的月光,常常用来描绘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天孙:指天上的星星,古代以“天孙”形容星辰,含有对星空的敬畏。
  • 洞房:指新婚的房间,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典故解析: “天孙”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星星,代表着美好的愿景与希望。诗中通过对星星的羞涩之情,表达了女子对婚姻生活的期待与忐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640-1700),明代著名诗人,字季明,号澹斋,浙江嘉兴人。他以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在抒情诗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高启的这首诗作于明代社会变革之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与感受,强调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感情状态。

诗歌鉴赏:

《子夜四时歌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位新娘在婚礼前的微妙心理。首句“堂上织流黄”描绘了场景的温馨与宁静,织布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美好。接着“堂前看月光”,则将视线引向外界的美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暗示着新娘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然而,随着“羞见天孙度”的出现,新娘的内心情感开始流露出羞涩与不安。她不愿意直视星空,代表着她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与忐忑。最后一句“低头入洞房”则是对新生活的接受,虽然心中充满羞涩,但还是迈出了步伐,走入了新的生活。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复杂心理。它不仅仅是对婚姻的描绘,更是对女性情感深度的挖掘,展现了高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的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上织流黄”:描绘新娘在家中安静地织布,流动的黄丝象征着美丽和希望。
  • “堂前看月光”:新娘在堂前欣赏明亮的月光,表现出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 “羞见天孙度”:表达了她对星空的羞涩,反映出对婚姻生活的紧张和期待。
  • “低头入洞房”:最后的接受,意味着她开始新的生活,虽然心中充满羞涩。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织布、月光等意象,营造出温馨而又略带羞涩的氛围。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新婚女性的复杂心理,既有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有对未知的恐惧与忐忑。通过细腻的描绘,体现了人性深处对爱情、婚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织流黄:象征着美好与温暖,暗示着女性的美德和家庭的幸福。
  • 月光:代表着宁静与希望,象征着未来生活的美好。
  • 天孙:象征着遥远与神秘,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堂前看月光”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星空的向往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2. “羞见天孙度”中“天孙”指的是什么?

    • A. 新郎
    • B. 星星
    • C. 月亮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by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高启的《子夜四时歌 其三》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在主题上,两者都呈现了对夜晚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则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高启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春昼偶成 新春二绝 其二 吊林和靖二者 其二 宴谢夫人堂 浴罢 自责二首 其二 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 其五 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 其三 弄花香满衣 掬水月在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笞杀 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拥抑 诺诺尔尔 歹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要剧 源殊派异 潼华 包含奈的成语 往开头的成语 慌作一团 星铢 向隅之泣 朝阳丹凤 手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