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12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夕阳西沉,映照着东湖的水面。
我来这里游玩,古寺的枫叶在秋天显得愈加绚丽。
敲门时,山中的猿猴受惊而叫,林中的鸟儿也随之飞起。
钟声从烟雾中飘出,落在渔舟的一侧。
楞伽的义理尚未领悟,心中的尘累令我感到羞耻。
我想在塔上刻铭文,便向僧人乞求一些山中的纸张。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5年),字汝舟,号孟弦,明代初年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情诗,受到当时文人推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楞伽寺》创作于高启游历之时,表达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明代初期文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探索。
《楞伽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夕阳和东湖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受。在枫叶的映衬下,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用“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描绘了在古寺中打扰到动物的情景,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钟声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寺庙的神圣与宁静,仿佛在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最后几句,诗人意识到对楞伽义理的无知与世俗尘累的束缚,流露出对智慧的渴望和对自我修行的反思。这种自我反省的情感,突显了诗人在自然美与内心挣扎之间的矛盾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寻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高启作为明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内心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探索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中“夕阳西下嶂”中的“嶂”指的是:
A. 山峰
B. 太阳
C. 湖水
D. 树木
诗人来古寺游玩,主要是为了:
A. 休闲
B. 探索佛教义理
C. 交友
D. 追寻名利
“叩门山猿惊”中的“叩门”是指:
A. 敲打门
B. 进入山中
C. 离开
D. 迷路
答案: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楞伽寺》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