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楞伽寺

《楞伽寺》

时间: 2025-05-02 07:52:12

诗句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2:12

原文展示: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沉,映照着东湖的水面。
我来这里游玩,古寺的枫叶在秋天显得愈加绚丽。
敲门时,山中的猿猴受惊而叫,林中的鸟儿也随之飞起。
钟声从烟雾中飘出,落在渔舟的一侧。
楞伽的义理尚未领悟,心中的尘累令我感到羞耻。
我想在塔上刻铭文,便向僧人乞求一些山中的纸张。


注释:

  • 夕阳:指日落时的阳光。
  • :指山峰或山脊。
  • 返照:反射的光辉。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枫叶:秋天红色的枫树叶。
  • 叩门:敲门。
  • :猿猴,常出现在山林中。
  • 维马:指的可能是某种鸟类。
  • 钟声:寺庙的钟声。
  • 楞伽:指的是佛教经典《楞伽经》。
  • 尘累:世俗的烦恼和污垢。
  • 铭碑:刻在石碑上的文字。
  • 山纸:指山中采集的纸张,可能是竹纸或其他天然材料。

典故解析:

  • 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了佛教的哲理与修行,常被引用以表达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省思。
  • 钟声:在佛教文化中,钟声常被视为一种清晰的觉悟信号,象征着超脱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1336年-公元1375年),字汝舟,号孟弦,明代初年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情诗,受到当时文人推崇。他的作品常表现出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创作背景:

《楞伽寺》创作于高启游历之时,表达了他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反映了明代初期文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内心的探索。


诗歌鉴赏:

《楞伽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对佛教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夕阳和东湖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受。在枫叶的映衬下,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用“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描绘了在古寺中打扰到动物的情景,传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钟声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寺庙的神圣与宁静,仿佛在提醒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最后几句,诗人意识到对楞伽义理的无知与世俗尘累的束缚,流露出对智慧的渴望和对自我修行的反思。这种自我反省的情感,突显了诗人在自然美与内心挣扎之间的矛盾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寻与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高启作为明代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西下嶂:描绘夕阳西沉,照耀着高耸的山峦,展现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色。
  • 返照东湖水:阳光反射在东湖的水面上,产生了美丽的光影效果。
  • 来寻古寺游:诗人来到古寺游玩,表明了他的求知欲和对古文化的向往。
  • 枫叶秋几里:秋天的枫叶,映衬出自然的时节变化,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 叩门山猿惊:敲门声惊动了山中的猿猴,显示出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维马林鸟起:鸟儿因惊吓而飞起,进一步增强了生动的场景描绘。
  • 钟声出烟去:钟声从寺庙中传出,象征着精神的升华与宁静。
  • 半落渔舟里:钟声的余音在渔舟附近消散,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楞伽义未晓:对楞伽经义理的无知,表达了对佛理的渴求。
  • 尘累方自耻:因世俗烦恼而感到羞愧,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欲打塔铭碑:想在塔上刻铭文,表达对佛教的敬仰。
  • 从僧乞山纸:向僧人索要书写的材料,表现出谦卑与求知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钟声出烟去”,钟声如烟般消散,生动形象。
  • 拟人:山猿受惊、林鸟起,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如“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内心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探索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带有淡淡的忧伤。
  • 古寺:代表着文化的积淀与精神的寄托。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变化,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
  • 钟声:代表着宁静与觉悟,传达出精神世界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阳西下嶂”中的“嶂”指的是: A. 山峰
    B. 太阳
    C. 湖水
    D. 树木

  2. 诗人来古寺游玩,主要是为了: A. 休闲
    B. 探索佛教义理
    C. 交友
    D. 追寻名利

  3. “叩门山猿惊”中的“叩门”是指: A. 敲打门
    B. 进入山中
    C. 离开
    D. 迷路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 - 张若虚
  • 《秋夕》 - 杜甫
  • 《山中即事》 - 王维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楞伽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高启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与哲理的探索,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楞伽经解读》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楞伽寺》这首诗的意境与内涵。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晚书二首 其一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呈辛卿二首 其一 蕃近有鄙句简诸公而广文先生专以见贶盛意自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其三十一 梅花十绝句 饭后独立寺门颇见摇落之境欲收以诗大费弹压仅得二首 其一 简季纯去非 与成父夜坐 次韵衡州先生除夕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事奴 旦旦信誓 打得火热 侈丽闳衍 绞丝旁的字 欠欠丢丢 干恩荫 偏利共生 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食的词语有哪些 奉调 角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走字旁的字 死中求生 弥留之际 乙字旁的字 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