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5:23
送亮庵主之楚兼柬沈直指使君
家住衡山第几峰,每从方外振玄踪。
藏身现有无缝塔,行脚还寻偃盖松。
庾岭风霜驯虎豹,洞庭云雨起蛟龙。
悬知说法维摩室,独许曼殊拄箭峰。
这首诗的作者在送别亮庵主时,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问候。诗中提到,亮庵主居住在衡山的某个山峰上,每次外出都能留下神秘的踪迹。他的隐居之处有一座无缝的塔,行走时还会寻找偃盖松树(传说中的神树)。庾岭的风霜驯服了虎豹,洞庭湖的云雨则孕育了蛟龙。诗人悬念地提到,维摩诘的说法之所,只有曼殊沙华可以在箭峰上独自倚靠。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亮庵主的隐逸生活与高尚品德。诗人通过对衡山的描绘,将山水与隐士的生活有机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开头的“家住衡山第几峰”便暗示了诗人与庵主之间的亲近关系,接着“每从方外振玄踪”则表现出庵主的神秘与非凡。接下来的描写更是细腻入微,展现出庵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仿佛在诉说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
诗中“藏身现有无缝塔”暗喻了庵主的修行境界,象征着他在世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而“行脚还寻偃盖松”则传达出一种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接下来的“庾岭风霜驯虎豹,洞庭云雨起蛟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自然的力量感,表现出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两句提到“悬知说法维摩室,独许曼殊拄箭峰”,则是对庵主品德的高度赞美,通过维摩诘与曼殊沙华这两位佛教人物,诗人表达了对庵主智慧与修行的敬仰。整首诗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士生活画面,既有自然风光的壮丽,又有精神境界的升华,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强调了自然与灵性之间的关系,传达了对高尚品德与智慧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衡山”位于哪个省?
“藏身现有无缝塔”中的“无缝塔”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曼殊”是哪种文化的代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