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4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41:54
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
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
在空寂的山林里,四周无声,秋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明亮。
一个幽静的人在深夜里坐着,披着衣服,面对着一丛桂花。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美好,通常与文人雅士的情趣相关。秋天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借此意象抒发对秋夜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冯昌历,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晚年隐居,致力于诗歌和书法创作。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表现出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秋夜,诗人可能是在某个与友人相聚的场合,受到秋夜的启发而作。诗中景象宁静而清新,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宁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空山人境寂,秋光转清霁”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山谷,秋天的阳光透过云层,散发出清亮的光辉,给人以宁静和明亮的感受。接下来的“幽人坐夜深,披衣对丛桂”则带出了诗人的身影,身处于这静谧的环境中,披着衣服,面对着盛开的桂花,似乎在沉思,似乎在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简单自然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更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示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夜宁静美好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诗中提到的“丛桂”象征什么?
诗人对秋夜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冯昌历的《秋夜偕诸生月下诵桂子月中落之句因以为韵》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冯昌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静谧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体现了不同的侧重,前者更显淡泊,后者则蕴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