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4:34
恻恻凄凄忧自秬,花枝零落鬓丝添。
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
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忧愁与感伤,伴随着春日的景色,描绘了花瓣的凋落和岁月的流逝。诗中提到燕子的鸣叫和春天的气息,衬托出一种生机与宁静,但作者却因病酒而感到无奈,只能在傍晚的风声中寻求一丝安慰。最后,诗人自拿残花,以此来寄托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子畏、桃花庵主,明代诗人、画家,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寅晚年,正值他生活的困顿与身体的衰老。诗中流淌着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无奈,反映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描写花落、燕语、波纹等意象,展现了一种生动而又忧伤的画面。开篇的“恻恻凄凄”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愁,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却又令人心碎的春天。花枝的零落不仅是自然的现象,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诗中“病酒不堪”一句,体现了唐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饮酒本是寻求快乐,却因病而徒增烦恼,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中忧郁的气氛。
而“听风且喜晚来恬”则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努力。尽管外界是如此的变化无常,作者却试图在傍晚的风声中找到一丝安慰。最后一句“为惜残红手自拈”,诗人用手轻拈残红,似乎在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整首诗虽有忧伤之情,但也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珍视,体现了唐寅超凡的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与逝去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恻恻凄凄”形容的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宁静
诗人通过“病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愤怒
最后一句“为惜残红手自拈”中,诗人手拈残红的用意是: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生命的无畏 C. 对自然的崇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唐寅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个人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唐寅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两者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情感,但出发点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