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2:48
暮林栖鸟各深枝,
燕子知巢触幔飞。
倘有三椽今已去,不关五斗解忘归。
傍晚的树林里,栖息的鸟儿各自停在深邃的树枝上;燕子在知晓自己巢穴的情况下,轻巧地掠过帷幕飞翔。如果有三根椽子如今已经离去,那就与五斗米的生活无关了,实在是无法再回归。
本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燕子归巢的意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季明,号涧亭,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乡村景色和农家生活,情感细腻、清新自然,是宋代著名的“田园诗派”代表之一。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范成大在吴中游历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他对家庭和归属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密切联系。首句“暮林栖鸟各深枝”,通过“暮林”二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孤寂的氛围,树木深处的鸟儿显得各自安然,给人以自得其乐的感觉;而“燕子知巢触幔飞”则表现出燕子归巢的习性,传达出一种归属感和温馨的家庭情感。接下来的“倘有三椽今已去”,则引发了对家和生活的思考,房屋的缺失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生活的追寻。最后一句“不关五斗解忘归”则是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反思,暗示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更在于精神的归属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整首诗在简练中蕴藏着深刻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范成大的诗歌风格和生活态度。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隐含着对家庭、归属感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暮林”指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象?
“燕子知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椽”象征什么?
答案: 1.C 2.B 3.B
比较范成大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然而范成大的作品更注重对情感的细腻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