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2:23
蝶恋花(和玉林韵)
作者: 冯取洽 〔宋代〕
秋到双溪溪上树。叶叶凉声,未省来何许。
尽拓溪楼窗与户。倚阑清夜窥河鼓。
那得吟朋同此住。独对秋芳,欲寄花无处。
杖履相从曾有语。未来先自愁君去。
秋天到了,双溪边的树木在凉风中摇曳,叶子发出阵阵凉声,不知道它们是从何而来。
我已打开溪边的楼窗,倚着栏杆在清冷的夜里,偷偷窥视河边的鼓声。
想要找到吟诗的朋友与我共度此时,却只能独自面对秋天的芬芳,想寄送花瓣却无处可寄。
曾经手杖相随,有过许多谈话;而如今将要分别,我心中先感到忧愁。
作者介绍:冯取洽,字子美,号取洽,北宋时期的诗人,以擅长抒情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双溪边的楼阁中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友谊的怀念和即将分别的愁绪。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秋到双溪溪上树”立即勾勒出秋季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随着“叶叶凉声”的描写,凉意愈加明显,诗人似乎在感受到秋的凋零与孤寂。接下来的“倚阑清夜窥河鼓”则给人一种静谧的意境,诗人站在楼前,静静地聆听着夜晚的声音,内心的情感开始流露。
“那得吟朋同此住”的无奈显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渴望与孤独,尽管周围有着美丽的秋芳,但缺少了可以倾诉的朋友,使得一切美好都显得孤寂。最后两句“杖履相从曾有语,未来先自愁君去”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即将分别的忧愁,既有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惆怅。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秋景的描绘,更是对人际关系和生命流逝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反思个人情感,展现了孤独与愁苦。
诗词测试:
诗中“秋到双溪溪上树”描述的是什么季节?
诗人对友人有什么情感?
“倚阑清夜窥河鼓”中的“倚阑”表示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冯取洽的《蝶恋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清照更多地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冯取洽则更注重自然与孤独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