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2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25:11
山涂荦确复欹斜,路转没溪涯。
沿溪尽处有人家,被明月照著篱笆。
小犬最先人醒,相迎吠过悬崖。
岂须追忆始怜它,当日已咨嗟。
人间能忆真何物?左不过大浪淘沙。
想见长篱废尽,一枝斜出秋花。
山路崎岖,倾斜而又曲折,转弯处便是溪边。
沿着溪水尽头有一户人家,明月照耀着他们的篱笆。
小狗最先将人唤醒,朝着悬崖吠叫着迎接归人。
何必追忆当初对它的怜爱,往日的情感早已感叹。
人世间能记住的又有什么呢?不过是如大浪淘沙般的浮沉。
想象着那长篱已然废弃,唯有一枝秋花斜出。
“人间能忆真何物,左不过大浪淘沙”这一句可以引申为人的记忆和情感常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冲淡,最终只留下真实的本质。此类意象在古诗中屡见不鲜,传达了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情,作品多聚焦于生活的细节和哲理。
创作背景:创作于对生活的感悟与沉思之际,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卢青山的《风入松三首 其三》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交融,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开头以“山涂荦确复欹斜”描绘出崎岖的山路,给人以沉重的空间感,暗示着人生道路的艰辛与曲折。接着“沿溪尽处有人家”描绘了归家的温暖,明月照拂着篱笆,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且亲切的氛围。
小犬的吠叫声是对人们的迎接,象征着忠诚与温暖,但诗人却不愿追忆当初的怜爱,反而以“岂须追忆始怜它”表达出一种对过往的淡然态度。随后的“人间能忆真何物”则升华了主题,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物是人非的哲理。整首诗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引导读者反思记忆与遗忘的意义,最终以“一枝斜出秋花”收束,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强调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探讨人际关系与时间流逝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小犬最先人醒”描述的是谁的归来?
“岂须追忆始怜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