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

《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

时间: 2025-04-26 18:51:54

诗句

白玉壶中羽景悬,楼居元自有神仙。

坐窥睥睨疏榆外,杯引关山落雁前。

楚客衣裳逢改岁,汉廷烽火入穷边。

桑田碧海空愁思,谁解乘鸾向紫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1:54

原文展示

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
作者: 黎民表 〔明代〕

白玉壶中羽景悬,
楼居元自有神仙。
坐窥睥睨疏榆外,
杯引关山落雁前。
楚客衣裳逢改岁,
汉廷烽火入穷边。
桑田碧海空愁思,
谁解乘鸾向紫烟。


白话文翻译

在白玉壶中,瑰丽的阳光洒落,阁楼上本就栖息着神仙。我坐在这里,俯瞰着稀疏的榆树,手中举杯,眼前是关山和落雁。楚地的客人衣裳在新年之际相逢,汉朝的烽火却已深入边疆。桑田和碧海之间,愁绪满怀,谁能够理解我乘着神鸟向紫烟飞去的渴望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玉壶:指的是一种玉制的容器,象征珍贵和美好。
  • 羽景:阳光的光辉,形容景色的美丽。
  • 坐窥睥睨:坐着观察,睁大眼睛打量。
  • 疏榆外:指稀疏的榆树。
  • 杯引:举杯,邀请的意思。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
  • 桑田碧海:比喻人世的变化无常。
  • 乘鸾向紫烟:比喻希望或向往,鸾鸟象征美好和神秘。

典故解析

  • 神仙:古代文人常用神仙来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楚客:楚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常被诗人用来象征南方文人。
  • 汉廷烽火:暗指汉朝的战争与动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民表,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和人情。其诗作常蕴含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与友人登高望远,共同感受秋日的气息,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开篇用“白玉壶中羽景悬”描绘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神往。接着,诗人又通过“坐窥睥睨疏榆外”表达了自己对周围景物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杯引关山落雁前”的描写,不仅传达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乐,也暗含了对归雁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旅途的思索。“楚客衣裳逢改岁”一句,借用楚地的客人,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最后两句“桑田碧海空愁思,谁解乘鸾向紫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幻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渴望,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历史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哲学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壶中羽景悬:描绘一个美丽的境界,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 楼居元自有神仙:暗示着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楼阁是高远的象征。
  • 坐窥睥睨疏榆外:表现出诗人静坐观景的闲适状态,外界的景象被细致地观察。
  • 杯引关山落雁前:举杯邀友,目光投向远方的山川和归雁,寓意思乡之情。
  • 楚客衣裳逢改岁:借用楚地客人的形象,表达时光流逝和对新年的期待。
  • 汉廷烽火入穷边:回顾历史,暗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与思考。
  • 桑田碧海空愁思:桑田与碧海象征人生的变化,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谁解乘鸾向紫烟:抒发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留下思想的余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玉壶比作美好生活的象征。
  • 拟人:诗中景物似乎有生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邃而真挚,反映出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学思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壶:象征着纯洁、美好。
  • 羽景:象征光明和美丽的未来。
  • 神仙:理想生活的象征。
  • 关山: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
  • 落雁:寓意思乡与离别的伤感。
  • 桑田碧海:象征时光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
  • 紫烟:象征理想境界和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玉壶”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与纯洁
    • C. 战争
  2. “楚客衣裳逢改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新年的期待
    • B. 对战争的恐惧
    • C. 对友人的怀念
  3. 诗歌的最后一句“谁解乘鸾向紫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家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对比《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和《登高》,两首诗都涉及到登高望远的主题,但《登高》更强调人生的悲苦与无奈,而《九日同诸公登感应观阁》则更多地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珍视,体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丽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船系钓台下 水调歌头·丙子六月冀野招饮秦淮酒家,大醉,赋此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和吴秀岩韵 水调歌头·戊寅十月,题吕文起丈于园剩稿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读董舜民苍梧词题后 水调歌头六首 其四 水调歌头·忠肝贯日月 水调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有哪些?带田的汉字大全 克字旁的字 斗量筲计 立刀旁的字 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木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_木字加偏旁汉字详解 问心有愧 打卦 王钟声 痛毁极诋 箱筥 三撇旁汉字大全_带三撇的汉字详解 閔橇 荡析离居 代表顺利的字有哪些_吉祥字大全及寓意解析 因隙间亲 荡的笔顺怎么写?这份荡字笔顺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愁眉苦脸 包含岁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