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51
高阁崚层俯建章,
况逢佳节又重阳。
秋声不入游人耳,
紫气浮来满帝乡。
发短更苍堪帽落,
客多同调趁花忙。
明年此会知何处,
遍插茱萸遍举觞。
在高阁上俯瞰建章宫,
正逢佳节重阳。
秋天的声音无法进入游人的耳中,
紫气飘浮,充满了帝乡。
短发更显苍老,帽子也掉落,
许多客人忙于赏花,尽情欢笑。
明年此会又在何处呢,
届时我们将遍插茱萸,举起酒杯。
唐伯元,明代著名诗人,字仲明,号瑶池,擅长诗、文、词。其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生活,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唐伯元与友人登高游玩,借此佳节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
《九日与诸曹友同登显灵宫阁》是一首描绘重阳佳节的古诗,诗中通过高阁的视角,展现了秋天的美景与节日的热闹。开篇的高阁俯瞰“建章”,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场景,也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愉快的聚会。重阳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尤其是“发短更苍堪帽落”一句,流露出对年龄增长的无奈与淡淡的哀伤。
“秋声不入游人耳”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尽管周围热闹,诗人却在思考明年的重阳会在哪里。结尾“遍插茱萸遍举觞”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呼应,也隐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重阳节的欢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时光流逝
C. 自然风光
“明年此会知何处”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诗中提到的“茱萸”在重阳节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A. 长寿
B. 富贵
C. 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