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9:38
南浦 题钝安先生遗墨
作者: 刘鹏年
残梦隔湖山,吊遗踪重展零笺断楮。
春草墓门深,千秋恨付与林鸟哀诉。
江声日夜,荷衣蕙带频来去。
萧瑟当年开府泪,红遍杜鹃千树。
忍思湘上危楼,惯晴窗侍饮,秋灯话雨。
才笔九州横,题痕在依约龙蛇飞舞。
神呵鬼护。奇珍合并兰亭序。
惆怅劫灰仍满眼,盼到鹤归难驻。
在湖山相隔的地方,残留的梦境让人感怀,缅怀遗迹时,我又在零星的纸张上写下断续的思绪。春草在墓门深处茂盛,千年的怨恨都寄托给林鸟来哀诉。江水声声不息,荷衣、蕙带频繁出入。往昔萧瑟的日子里,泪水流下,杜鹃花开满了千树。忍不住思念湘江上的高楼,习惯了在晴窗下饮酒,秋夜灯下谈论雨水。才华横溢,笔触在九州大地上游走,字迹间似乎有龙蛇飞舞的神韵。神灵守护着,奇珍异宝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合而为一。惆怅的是,眼前仍然满是劫灰,盼望鹤归却难以停驻。
作者介绍:刘鹏年(近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擅长用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深邃的意境。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刘鹏年缅怀钝安先生之际,钝安先生可能是一位对作者有过深刻影响的人物,或是一位已故的朋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思念。
本诗以怀念钝安先生为主题,情感深沉而细腻。从开篇的“残梦隔湖山”开始,便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诗人通过“吊遗踪”这一动作,表明自己对钝安先生的追思,似乎是在试图通过文字来重现那段美好的记忆。接着,诗人描绘了春草在墓门深处生长的景象,春草的生长与墓地的交融,暗示着生命与死亡之间的无常与交替。
“江声日夜,荷衣蕙带频来去”则进一步将情感与自然结合,江水的声音和荷衣、蕙带的来往,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而“萧瑟当年开府泪,红遍杜鹃千树”一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往昔的悲伤与如今的缅怀,杜鹃花的红似乎也在为逝去的岁月而悲鸣。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开始回忆湘上危楼的往事,窗外的晴天和秋灯下的雨话,都是对过往温暖时光的追忆。最后几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敬仰与怀念,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怀与思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意象交织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丰富性。例如“江声日夜”中的拟人使江水活灵活现,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逝者的追思与对过往的缅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逝者的怀念
C. 对爱情的歌颂
诗中提到的“湘上危楼”指的是什么地方?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本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刘鹏年的诗更侧重于对逝去的回忆与哀伤,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