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剑池

《剑池》

时间: 2025-05-02 13:26:57

诗句

雨壁烟崖翠藓长,经泓冷浸斗牛光。

独怜有水清无底,不洗花池粉腻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57

原文展示:

剑池
作者: 施枢 〔宋代〕
雨壁烟崖翠藓长,经泓冷浸斗牛光。
独怜有水清无底,不洗花池粉腻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雾环绕的山崖,青翠的苔藓在墙壁上生长,清澈的池水映照着斗牛般的光影。诗人独自欣赏这池水,觉得它清澈深邃,甚至没有花池里的香气浓郁。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壁:雨水打湿的墙壁。
  • 烟崖:山崖上弥漫的烟雾。
  • 翠藓:青翠的苔藓。
  • 经泓:经过池水的冷浸。
  • 斗牛光:形容水面反射的光芒如斗牛般耀眼。
  • 独怜:独自怜爱、欣赏。
  • 清无底:清澈而无底,形容水的深邃。
  • 不洗:不如,意指不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传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熙,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一个富裕而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剑池》创作于诗人游历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水景的热爱与欣赏。诗中意象的描绘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剑池》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与独特见解。开篇以“雨壁烟崖”描绘了一个朦胧而湿润的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青翠的苔藓与冷浸的水面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静谧。在这幅自然画卷中,诗人通过“斗牛光”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水面上光影的舞动,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最后两句“独怜有水清无底,不洗花池粉腻香”传达了诗人对清水的偏爱,似乎在强调清澈的水景与繁华花池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及对人造美的轻蔑。这种情感反映出士人对清净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壁烟崖翠藓长:描绘了湿润的墙壁和生长的青苔,营造出一种潮湿的自然环境。
  2. 经泓冷浸斗牛光:形象地表现出水面折射的光影,暗示水的清澈与生动。
  3. 独怜有水清无底:表达诗人对清水的独特喜爱,水的深邃让人感到神秘。
  4. 不洗花池粉腻香:对比清水与花池,突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对人工美的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斗牛光”,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怜”字赋予水以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澈自然的喜爱及对人造美的淡薄,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壁: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烟崖: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寓意不可捉摸。
  • 翠藓:象征生命力与自然的和谐。
  • 清水:代表纯净与深邃,象征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斗牛光”是用来描述什么的?

    • A. 水面反射的光
    • B. 青苔的颜色
    • C. 墙壁的湿润
  2. 诗人对“花池”的态度是?

    • A. 喜爱
    • B. 轻视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剑池》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然而《剑池》更偏向于对水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而《鹿柴》则更注重于山林的静谧与深邃。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施枢生平及其诗歌研究相关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之南屏山 饮润父家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其二 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竹坞 借景亭 戏赠曹子方家凤儿 萧子云宅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赂地 立字旁的字 精忠报国 暗坝 弓字旁的字 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宝盖头的字 邑字旁的字 抬脚动手 俯开头的成语 殳字旁的字 民穷财尽 康衢之谣 羪裘 开胶 弭定 脏心烂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