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0:07
答林祖武
刘克庄
向来思钝费冥搜,不觉呻吟到白头。
曾与乃翁分雪案,今看吾子突烟楼。
晚多借月留云作,却悔升天入海求。
大有英才被诗赚,岂如黄册取公侯。
我一直思维迟钝,费尽心思却毫无成果,不知不觉已叹息到白发苍苍。
曾经和你的父亲一起分享雪天的欢笑,如今看到你却在烟雾缭绕的高楼中。
晚年时我常借着月光留恋云彩,却后悔寻求升天入海的理想。
许多英才都被诗歌所吸引,怎能比得上通过科举获得功名和权势呢?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深厚的文才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风豪放,常常表达对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答林祖武》是刘克庄回应朋友林祖武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尤其是对功名与理想之间的反思。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尤其是对年华流逝和理想追求的感慨。诗中,作者以“思钝”开篇,表现出对自己思维迟缓的无奈与叹息,暗示了他对过去的反思与自责。接下来的两句,提到与朋友的父亲曾经共享的快乐时光,反映出诗人对昔日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而“晚多借月留云作,却悔升天入海求”则揭示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悔恨,似乎在说自己年轻时曾渴望追求更高的理想,但最终却只是在月光下留恋云彩。最后一句“大有英才被诗赚,岂如黄册取公侯”,对比了诗歌的吸引力与科举的实用性,表现出对功名与理想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读来发人深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功名的思索。
诗中“思钝”指的是:
A. 思维敏捷
B. 思维迟钝
C. 思维清晰
D. 思维复杂
“雪案”在诗中象征:
A. 书桌
B. 劳动
C. 现代生活
D. 友情
诗人对理想的态度是:
A. 完全放弃
B. 充满追求
C. 充满悔恨
D. 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