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儿瀹以诗四首道各意因两用其韵

《次儿瀹以诗四首道各意因两用其韵》

时间: 2025-04-30 18:06:53

诗句

逃不从幼安,放非效玄真。

原事尧舜主,或与夔龙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6:53

原文展示

逃不从幼安,放非效玄真。原事尧舜主,或与夔龙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坚守,尽管现实的环境让人难以逃避,作者仍然不愿随波逐流,渴望追求尧舜那样的理想境界,或许能与神灵的存在相亲近。

注释

字词注释

  • 逃不从:无法逃避,无法顺从。
  • 幼安:指年轻时的安逸。
  • 放非效:不愿意效仿。
  • 玄真:道家所称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
  • 尧舜:古代贤明的帝王,象征着理想的统治者。
  • 夔龙: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典故解析

  • 尧舜:尧舜是中国古代道德理想的代表,象征着仁义和治国理政的智慧。
  • 夔龙:夔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则是中国文化中权力和尊贵的象征,二者在此代表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的哲理性和对理想的追求而受到后世的推崇。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变革交织,诗人们在动荡的时代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与道德的指引。这首诗便是诗人对理想社会与个人追求的思考与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逃不从幼安”一句,表达了对于年轻时安逸生活的无奈与不甘,似乎在说,虽然年轻时的安逸让人难以割舍,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对理想的渴望。在第二句“放非效玄真”中,作者进一步强调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追求那些表面的浮华,而是倾向于追求内心真正的自在与平和。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尧舜,指出了历史上理想的统治者,暗示着诗人向往的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他希望能够与这种理想境界相连,而不仅仅是生活在表面上的享乐之中。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深邃,引发读者对自身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逃不从幼安:表达了对年轻时安逸生活的逃避,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选择时所感受到的无奈。
  2. 放非效玄真:指对表面现象的不屑一顾,强调追求内心真正的道理与境界。
  3. 原事尧舜主:提到古代贤明君主,表明作者对理想治国理念的向往。
  4. 或与夔龙亲:寄托了对超越现实、接近神秘力量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尧舜与夔龙象征着理想与神秘的力量,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平庸生活的反思,展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幼安:象征年轻时的安逸生活,代表了现实的诱惑。
  2. 玄真:道家的理想境界,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3. 尧舜:理想的统治者,象征着历史的道德标杆。
  4. 夔龙:象征着神秘力量与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尧舜”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安逸
    • B. 理想的统治者
    • C. 超自然的存在
  3. “逃不从幼安”中的“逃”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理想的向往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而陈著则更强调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双调】清江引 苕溪 【中吕】红绣鞋 雪 【中吕】满庭芳 赠歌者 【黄钟】红锦袍 【越调】柳营曲_和听雪酒半 【双调】殿前欢 钓台 【中吕】普天乐 吴江八景 垂虹夜月 【中吕】阳春曲 皇亭晚泊 【中吕】朝天子 西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蓼蓼 魂飞胆战 至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石字旁的字 挑明 投金 包含瑕的成语 清结尾的成语 何幸 地主之仪 滥竽自耻 风字旁的字 过从甚密 瓜字旁的字 目瞪口哆 述而不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