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5:06
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
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
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
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
早已像田文那样逃去,最终却没有像苏武那样留住。
宁愿苟且偷生,也不愿忍受被剑所杀;
宁可忍受死亡,也不愿意焚毁我的船只。
如同逸马渴望飞驰,飞鹰志向高飞不受拘束。
登高望远,江面上每天数着来往的船只。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忠诚和气节闻名,尤其在抗元斗争中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回京口》创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面临国家危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回京口》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与悲壮情怀的诗,表现了文天祥作为一位忠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坚持。诗歌开篇即以田文与苏武对比,暗示出作者面临的选择与困境。田文选择隐退以保全性命,而苏武则宁死不屈,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在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宁愿选择忍受死亡,也不愿屈服于敌人,这种英雄气概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接下来的“逸骥”与“飞鹰”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理想的心声。他们象征着不愿被束缚的灵魂,渴求高飞的志向。最后,诗人在高楼上眺望江面,每日数着来往的船只,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反思。这种反复的数字统计,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的苦闷与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铿锵有力,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文天祥作为爱国者的忠诚与决绝,令人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一个忠臣在国家危亡时刻的坚定信念和悲壮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田文与苏武分别象征什么?
A. 逃避与坚守
B. 忍耐与反抗
C. 生活与死亡
文天祥选择了哪种生活态度?
A. 逃避
B. 忍受屈辱
C. 宁死不屈
诗中提到的“逸骥”与“飞鹰”象征着什么?
A. 追求自由与理想
B. 依赖他人
C. 不屈服于命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