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5
雪压千山净,云披万里晴。
木水争霁色,檐雨碎寒声。
静映吟窗冷,轻浮茗碗清。
最宜今夜月,来借短檠明。
雪压着千山,显得格外干净,云朵披开后万里晴空。
树林和水面争相映出明澈的色彩,檐下的雨点打碎了寒冷的声音。
静静地映在吟唱窗前,清茶轻轻浮在碗中。
今晚的月光最为适宜,来借着短小的灯光明亮。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雪晴三首》创作于冬季,正值大雪初晴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雪后晴天的景象,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宁静的冬日氛围。
《雪晴三首》以雪后晴天的景象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清新与宁静。首句“雪压千山净”直接点明了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雪的覆盖使得千山显得分外干净,给人一种纯粹的感觉。接下来的“云披万里晴”则描绘了雪后放晴的景象,辽阔的天空让人心旷神怡。这种视觉的清晰与广阔,渗透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木水争霁色”,表现了树林与水面的生动与鲜明,生动地呈现了雪后大地的色彩变化,显示出自然的生机。而“檐雨碎寒声”则为诗增添了一丝动感,雨点打在屋檐上,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冬日的寒冷,仿佛在诉说着冬天的生动与温情。
最后两句“静映吟窗冷,轻浮茗碗清”,将场景转向室内,描绘出一个静谧的读书环境,茶香四溢,增添了诗的温暖与人情味。而“最宜今夜月,来借短檠明”则引入了月光这一意象,暗示着诗人对夜晚的期待与向往,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日雪后的美丽景色,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后晴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思。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画面,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雪压千山净”表达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雪使山显得脏乱
B. 雪使山显得干净
C. 雪没有影响山的样子
“云披万里晴”中的“披”字有什么含义?
A. 盖上
B. 散开
C. 隐藏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C. 个人的悲伤
与王之道的作品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乡之情,但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而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两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