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33
蒲生寒塘流,日与浮萍俦。
风波摇其根,飘转似客游。
客游在万里,日夕望故州。
鶗鴂鸣岁暮,蟪蛄知凛秋。
暑退厌絺绤,寒至思重裘。
佳人不与处,圆魄忽四周。
房栊凄鸣玉,纨素谁为收。
白云如车盖,冉冉东北浮。
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
池塘上寒风凛冽,浮萍随水流动。
波涛摇动着它的根,漂浮着仿佛是游子。
游子远在千里之外,日夜思念着故乡。
杜鹃在岁末时鸣叫,蟋蟀感知秋意已深。
夏天过去厌倦了轻薄的衣物,寒冬来临让我想起厚重的裘衣。
佳人不在身边,圆月忽然在四周浮现。
窗户发出凄凉的声音,谁来收拾这纱素?
白云像车盖一样,缓缓向东北漂浮。
如何能让云中的大雁,把我的离愁寄托在丝帛之上?
作者介绍: 何景明(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明代的某个时期,时代背景下人们常常与亲人分离,因此思乡情愫十分浓厚。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孤独感。
《塘上行》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以“蒲生寒塘流,日与浮萍俦”引入,展现了诗人身处寒塘的孤独景象,浮萍象征着游子在外漂泊的无奈。接着通过“风波摇其根,飘转似客游”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变幻与游子心境的相似,表达了对生活不确定性的感悟。
随后,诗人通过“客游在万里,日夕望故州”加强了思乡的情感,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每晚都在思念故乡,情感愈发浓烈。同时,杜鹃与蟋蟀的鸣叫不仅是自然的写照,更是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在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温暖的渴望和孤独的感受:“佳人不与处,圆魄忽四周”,圆月象征着团圆的理想,而孤独与思念交织在一起,使人难以承受。最后以“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收尾,表达了对能够将离愁寄托于云中大雁的渴望,体现了深厚的思乡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渴望归属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蒲生寒塘流”意为?
“安得云中雁,尺帛寄离愁”中,尺帛代表什么?
诗中提到的“佳人不与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