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5:36
春日即事 其二
作者: 周昂 〔金朝〕
杨花颠倒入帘栊,
睡鸭香残碧雾空。
尽日寻诗寻不得,
鹁鸪声在梦魂中。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的景象:杨花如雨般飘落,散落在窗帘上,鸭子在水中沉睡,周围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碧绿的雾气弥漫在空中。整整一天,我都在寻找诗句,却始终找不到灵感,只有鹁鸪的鸣叫在我的梦里回响。
此诗虽无明显典故,但提到的“鹁鸪”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宁静。诗中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及内心的孤寂。
周昂,金朝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这首诗创作于春日,诗人可能在一个春天的午后,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又因未能寻得灵感而感到惆怅。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对创作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春日即事 其二》是一首极具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景象与自身的感受紧密结合。开头两句“杨花颠倒入帘栊,睡鸭香残碧雾空”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春日场景,杨花飘落,鸭子安静地沉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到一种无奈和孤独,“尽日寻诗寻不得,鹁鸪声在梦魂中”。这里的“寻诗”透露出诗人对于创作的渴望与焦虑,尽管春日的美景环绕,却无法激发出灵感,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失落。最后一句中的“鹁鸪声”又回到自然,似乎在提醒诗人,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但内心的空虚和对灵感的渴求是难以填补的。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创作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创作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焦虑,体现了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艺术创作中的孤独与苦恼。
诗中提到的“杨花”指的是什么?
诗人整天在寻找什么?
诗中“鹁鸪声”代表了什么?
与《春望》相比,周昂的《春日即事 其二》更加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加注重国家的遭遇与个人命运的结合。两者在春天的描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却截然不同。